商南,陕西东南秦巴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在4月23日之后突然吸引了全国舆论。当天,商南县政府组织了一场对下属部门负责人问责的“广场问政”,当场免去了私设小金库的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的职务。(5月12日《京华时报》)
如果往前梳理,你会发现,这种公开问政已非新鲜事。去年四川巴中全媒体直播“阳光问政”轰动一时。今年,滕州市为整治“庸懒散奢疏”连办三场“电视问政”,“考问”各部门一把手。湖北武穴市组织专题“电视问政”,对教育问题曝光。还有,各地电台正在播出的“行风在线”,应该是此类问政的雏形了。形式上大同小异,力度上大小不一,都取得阶段性效果。
其实,关于机关效率、官员作风问题,老百姓早就已经怨声载道,然而办事拖着办、变着法不办等顽疾却依然在不同程度凸显,为何?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惩处机制未曾跟上。让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裸裸的接受老百姓的质问,这样就能够让问题直接浮出水面,而让县委副书记主持问政,让官员现场被免,就是在明确的告诉所有干部,这绝非闹着玩、更非是在走形式,就能够让官员警醒。
商南“广场问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它把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评价直接交给了群众,让群众参与监督,扩大了监督面,不仅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拆掉了“隔离墙”,而且有利于政府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其实这种互动不仅在场上,更应该到场下、到平时,落到日常工作中。政府和社会公众建立常态互动机制,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加大社会参与程度,提高民意诉求含量。施政过程中,公众提出问题,部门迅速对接,信访、监察、效能中心跟进,信息公开、结果反馈全程开放,形成咨询、协商、处置、反馈等一整套问题处理系统。
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场问政”打破了一些政府权利封闭的惯性思维,广大群众参与各级政府的“行政”,不断“刺激”着政府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更好的为民办事。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