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迁西县滦阳镇李家窝子村见闻
发布时间:2014/5/21 11:46:33 | 人感兴趣

李春江:为了乡亲们的幸福梦

—迁西县滦阳镇李家窝子村见闻

  专稿(杨宝富贠开芳王艳飞)他,曾放弃数万元年薪,他,心脏搭着10个支架,但,年逾六旬的他仍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块土地上,圆着乡亲们的幸福梦。

  午后,阳光明媚。放眼望去,迁西县滦阳镇李家窝子村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水间。

  “如今,我们家家通自来水、水泥路,村里有三处休闲广场,32户买了小汽车、40多户有了电脑,许多城里人都羡慕呢……”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们谈到最多的就是他们的村支书李春江。

  “放弃高薪为了啥?”

  “上世纪80年代,先村长后支书,先治山后栽树;90年代调到乡企帮村修公路;1999年至今连选连任,引水上山挖河沟,户户通起连心路,文化兴村办旅游……30多年来,咱村里多亏有他这样的当家人!”说起李春江,70多岁的老党员李春明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当时,因引滦入津工程而修建的大黑汀水库刚刚完成蓄水,位于库区的李家窝子村“淹地不淹房”,祖祖辈辈的庄稼“把式们”面临着艰难而困苦的抉择。

  李春江上火了,嘴边满是“水泡”,脸也瘦了一圈。白天,他挨家挨户做政策补偿和群众情绪疏导工作,晚上撂下饭碗就顺着村后的荒山秃岭打起了转转。“打硬仗靠拼,好日子靠干;地没了,咱还有山;种不了庄稼,咱就栽栗树!”

  李春江“魔怔”了,他瞒着媳妇偷偷拿出自家的补偿款,买来十几把锹镐,领着一帮年轻人冲上了山……一干就是三年,硬是从千亩荒山中、从乱石缝里抠出田地600多亩,先后栽植板栗树6万株,即使是无法开垦的陡坡,李春江也带人种上了成片的松树和杏树。

  “你们看,密密麻麻的杏林,绿油油的松林,多美呀!特别是那山坳里上万株板栗,如今每年能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站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前,38岁的村民李印芳手指泛青的远山,喜滋滋地说。

  1991年初,李春江被调到镇办企业当厂长离开村子,但乡亲们的心里却时时惦记着他,一次村党支部换届中,18名党员齐刷刷地写出“李春江”三个字,虽然他们知道,李春江的党关系早已迁出!

  “当厂长每月1800元,回村里只拿360元,谁犯这傻?”

  “你来我这儿当经理,年薪至少5万块!”

  坐在暖暖的热炕头上,当年参与选举的党员刘凤莲讲述着15年前的故事,“春江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数万元的年薪,1999年3月,再次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这样的干部咱信服!”

  李家窝子全村74户,297口人,山村不大,可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却需要一件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圆梦”。

  回村上任,正逢大旱,李春江骑上摩托车到30公里外的县迁建办争取灌溉设备,可面对3000元设备押金款他犯了愁,“村集体实在没钱,乡亲们等着救急呢,把我的摩托车当抵押吧!”后来,工作人员“破例”没作任何抵押,将灌溉设备拉到村里。

  “为解决咱们的栗树浇水难问题,从2001年开始,他一步一个脚窝,一次次找资金、搞设计、定规划、带领村民出劳务工,经过十来年的不断投入和建设,引水上山工程已覆盖了90%的板栗树,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喽!”

  在干净整洁的村民广场上,一提起李春江,正在闲谈的王素芝、杨淑媛、李佳朋等十几位村民纷纷聚拢过来,面对笔者,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2008年10月,李春江在县里跑办村自来水改扩建工程,一位领导看到他上楼气喘吁吁,脸色不好,劝他检查一下身体,经查,李春江患有严重的心脏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手术先后做了三次,支架下了10个。

  “医生说你属于极高危病人,村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整天为公家干,到底图个啥?”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质疑,李春江默默选择了坚持。

  “别提了,为了这广场春江得罪了好几户周边欺街占道的村民,2011年夏天,他在工地一盯就是一个月,有一次,累得晕倒在了施工现场。他口袋里随时装着三四种药,晚上必须带着呼吸机睡觉……”说着说着,60多岁的李春阁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6 0:50:16,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