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道德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4/5/21 11:47:31 | 人感兴趣

道德在哪里

  有个孩子问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要讲道德,可道德究竟在哪里呢?”这位父亲说:“道德是个看得见也看不见的东西,既在人们的身上,也在人们的心里。”

  这个回答很有趣,道德究竟在哪儿呢?有时候,人们觉得它无处不在,也有时候,大家正急着用它,可它却又不知跑到了哪里。

  按孟子的观点,道德是一种恻隐之心。为此他举例说,任何一个人看到小孩子将要掉下河去,都会感到惊惧心疼。而这种“惊惧心疼”,就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能,一旦发现别人的痛苦,就会产生同情,并希望通过可能的行为减轻他人的痛苦。而这种由恻隐、同情、理解和善心引发的行为,就是道德。

  在曾国藩的书中,道德是一种自觉。他的《曾文正公手书日记》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比如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和初二日,就这样写道:“在彼(田敬堂家)应酬一日,对楼上堂客(田家女眷)注视数次,大无礼。”“(母寿)不能预备寿面,意在省费也;而甫时内人言添衣,已心诺言。何不知轻重耶!颠倒悖谬,谨记大过。”在这里,曾国藩检讨了自己两方面的“不道德”问题。一是在别人家作客,只因人家的女眷漂亮,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二是母亲寿辰怕花钱,而妻子买衣服却舍得。他觉得自己实在是“颠倒悖谬”,有失道德。由此可见,道德的确离不开自觉,自觉地检讨,才能自觉地行动。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道德是一种习惯。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于他的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地增长的,所以它的利息也是人们终身取用不尽的。”当然,习惯是需要约定俗成的。一样的社会环境,一样的是非观念,一样的羞耻之心,一样的美好追求,才能够形成一样的良好习惯。我不说谎,你也不说谎;我助人为乐,你也助人为乐;我尊老爱幼,你也尊老爱幼;我遵守社会规则,你也遵守社会规则。而一旦有人破坏了这种习惯,哪怕只是少数人,也会引起一个群体一个时期道德水准的滑坡。

  而按照法学的理论,道德则应该是一种有约束力的规则。道德的确需要自身修养,需要良心发现,需要公众舆论的赞美和谴责,但如果失去了评判,失去了监督,失去了激励与惩罚的社会约束,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的道德,都已经结合于规则,依仗于规则。比如不赡养老人,就既是一个不道德的问题,又是一个不守法的问题。既可以用道德去谴责,又可以用法律来震慑。我们也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将纳入法律和法规的范畴。任何一个人,都得了解这些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并为自己的任何一种不道德行为,承担一切应该承担的后果。

  莎士比亚说:“道德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它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而我则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需要的个人能力,它可以战胜困难,化解恩怨,带来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道德,认识道德,让它伴随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汪金友)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6 0:47:11,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