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提着包包,走进丹棱镇派出所,咨询民警如何办户口。离开,返回,听录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访测试情况表”,直送县纪委监察局。这是丹棱“挑刺工”李开鹏的一次暗访“挑刺”过程。丹棱县纪委书记骆仕明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2014年5月10日华西都市报)
秘密名单、乔装暗访、模拟办事、录音偷拍……这一切听起来很像电影中的情节,却真实的发生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中。自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启动以来,各种文件铺天盖地、各种宣传旗帜招展、各种行动迅速开展,与此同时一场暗访活动也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展开。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的“挑刺工“为例,40人的队伍根据丹棱县出台的暗访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分任务、分领域、分专题随机抽取暗访人员成立暗访工作组,主要通过暗访检查、模拟办事、走访调研、网络监测等方式,对全县服务窗口、部门机关展开暗访监督。
这场“挑刺风暴”让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部门领导感觉工作时如履薄冰、压力山大,极大促进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升。然而这样的暗访行动真的能从根本上驱散干部作风“雾霾”吗?笔者认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能只靠“挑刺工”推动。
首先,靠暗访推动工作,终究只是某一阶段的神经紧绷,暗访过后状态就会放松,不能形成长久、可持续的推动力。其次,靠暗访推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做面子工程、只让上级满意、只强调自己工作的表面成绩,而不是真正的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群众”,只有真正把“群众”二字刻进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一切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才能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群众路线活动才会更有意义、更有实效。
(周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