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闪光”——记印尼归侨陈嘉庚
(本报记者郑媛媛 通讯员武海涛)在我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怀着对母亲怀抱的强烈渴望,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决然回到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并且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无怨无悔奉献自己热血和青春的海外游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老归侨”。
陈嘉庚是其中的一位。他1941年出生,祖籍福建仙游,是一位印尼归侨。曾担任河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第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侨联常委,市侨联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现为市侨联第六届委员会顾问。
“在旧社会,海外华人备受歧视凌辱,中国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成为海外华人的坚强后盾,于是归国后我就树立了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闪光的奋斗目标。”陈嘉庚说。
1964年天津大学毕业后,陈嘉庚服从分配来到河北矿冶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来,他在精心教书育人的同时,更潜心于科技研发,在核心刊物及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的《耐火材料工艺学》获冶金部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承担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铝碳制品防氧化涂料》,其中《合成硅线石陶瓷窑具》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四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多项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与一些“学究”不同的是,陈嘉庚更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在1998年首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专家论坛上,他提出了陶瓷低温快速烧成的前沿技术,详尽阐述了其必然性、紧迫性、理论根据、实现条件以及措施和途径等,获得了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对陶瓷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实绩突出,陈嘉庚被省科委聘为省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被市政府授予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省科技厅聘为“八六三”项目论证专家。
陈嘉庚还兼任人大、政协、民盟、侨联、科协等多项社会职务,为服务社会作出了许多贡献,多次荣获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颁发的爱国奉献奖,省政协、统战部颁发的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在唐山工作、生活了半辈子,唐山这两个字已经深深融入了陈嘉庚的血脉。他说,唐山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还会毫不保留地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