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我心中无法忘却的大学
专稿(柴福海口述 王蓉辉整理)从小,我就渴盼能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的校园,在她庄重典雅的教室中读书。在我心中,那是一所美丽的知识殿堂。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在唐山省中(现市一中),上初中、高中,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交大,目光总要忍不住向交大望去,把校园内外看上几遍才走。当时想,高中毕业后,要是能考上交通大学该是多么的幸福。
1953年高考时,我报考了唐山交通大学。考完发榜,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我被录取到山西大学太原工程学院机械系,怀着对唐山交大的美好记忆和深深遗憾,远赴太原度过4年的大学时光。
1957年,我毕业分配到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做了一名技术人员。当时,唐山交大开始创办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提升年轻人的科学知识水平,为厂矿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得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立刻报了名。
唐山市业余工学院设立在唐山交通大学校园内,教室完全是交大用的教室,课程也安排得丰富合理,专业课、非专业课都由交大的老师为我们讲授,其中不乏教授级的老师。他们为我打开一扇宽敞的知识之窗,让我过去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的充实,使我对机械原理、机械性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记得一位张教授,带我们几位学生去沈阳矿山机械厂实习,做机床主轴箱运转功能的毕业设计。他教学能力很强,多深奥的理论课都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透彻,同时对学生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设计时计算不对,图纸画不出来,他一点也不通融,哪怕影响了毕业也不讲情面。但同学们都很尊敬他、佩服他,而且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很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时,越来越体会到张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在交大业余工学院的5年学习中,我收获的不但是专业知识的提高,更切身感受到了交大老师们的高尚师德。1962年,我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虽不是唐山交大的学生,但在我的毕业证书上签名的,正是时任交大校长,兼业余工学院校长的顾稀先生。这盼了近十年的毕业证书,多多少少抚慰了我内心的遗憾。
我今年81岁了,退休已20多年,在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工作38年,曾任过厂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高),曾为厂里三次赢得机械工业部级质量优胜红旗奖。这一切,都与唐山交大的老师们悉心栽培分不开。我感谢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