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春天里
—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专稿(本报记者赵珺 通讯员张忠颖)4月下旬的一天,市委教育实践活动第七集中暗访组突降市直机关工委,兵分两路进行暗访。
一路直奔4楼研究室,该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起草“读书助转型”活动的材料,面对暗访组关于活动开展情况、基本知识掌握等问题,对答如流;
另一路则去了与研究室一屋之隔的机关党委,查阅活动档案资料。方案汇报、活动动态、学习资料、体会交流、工作简报、规章制度……按活动内容分类整理的十个档案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而此时,市直工委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正在二楼会议室观看从政警示教育片《官箴》。
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直机关工委以沉心静气的学习、主动真诚的查摆、认认真真的整改受到了暗访组的高度赞扬,并被确定为全市观摩点。
真抓真学筑牢根基
成绩来自点滴的积累。
教育实践活动刚一开始,就被工委看做是重大政治任务,严肃要求,严格标准,严细管理,严明纪律。工委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细化活动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明确工委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
工作有多细、有多实?从工委创新实行的日记实、周提示制度上可见一斑。“4月17日:梳理群众意见并填报相关表格;上午9点召开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学习《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文,收看电教片《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午2点召开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观看电影《孔繁森》《生死牛玉儒》……”这是日记实,对工作详实记载、建立台账。“重要工作提示(3月24日-3月28日):全体党员自学3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政府工作报告》;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自学3月18日《人民日报》第18版《17项禁令,领导干部为政戒尺》;领导班子组织各党支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3月24日召开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3月25日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报告;3月26日至27日,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基层党组织蹲点调研;3月28日下午2点召开机关党员集体学习会,收看《警示教育》音像片。”这是周提示,于每周五发至工委领导和机关各党支部,确保下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是活动第一环节的重要任务,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规定篇目,积极参加集中辅导,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共举办不同层次的辅导讲座11场次,使活动与工作合拍共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自学必读书目、研读原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适时拓展学习内容,划分专题开展了16次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研讨、10次机关全员学习交流活动,编印学习资料摘编20期,重点针对当前党员干部现实需求,拓宽了党的建设、廉政文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学习内容,如在权威报刊、网络上搜集印发《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等学习材料,组织观看电教片《提高干部执行力》等,更新了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思路。
新招新路纵深开展
载体对于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
“党务干部应牢记自身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角色意识,帮助引导广大党员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践行群众路线,在群众路线中走得稳当、走得顺畅,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名工委工作人员在机关交流会上如是说。工委坚持把畅通言路、凝聚共识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以体会谈、研讨谈、网络谈、走访谈、集中谈等五种方式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活动,组织“扪心自问我信谁”、坚持“两个务必”“三问一服”、争当工委好干部等主题讨论交流。
注重利用和发展新理念、新信息、新形式、新媒体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增强内容的多样化、新鲜度,激发效果上的新感受、新体验,是工委在活动中的创新之举。如进一步创新电化教育阵地,在原有的机关党建网和手机党校的基础上,开辟微信公众平台和工委交流e站,刊载最新活动动态,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活动开展以来,共上传针对性强、措施具体的研讨文章6篇,心得体会51篇。
工委从工作职能出发,开展市直机关读书增智促转型行动,通过荐书、读书、品书、用书等形式,向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推荐书目22套,配发学习书籍3000本、电教光盘1500张,营造了浓郁的机关书香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工委还组织实施了“提质提效”“三创一争”“三提工程”“岗位练兵”“优化环境”“情暖基层”等六个专项行动,在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前提下,打造了工委在机关党建方面特色鲜明的“自选动作”。在工委机关内部则重点开展“三学三树三提”活动(学理论,树新风,提素质;学业务,树亮点,提效率;学先进,树工委精气神,提党建贡献力),成立了书画、写作、摄影、文体等业余兴趣小组,多渠道搭建起党员素质提升平台。
立查立改取信于民
活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为全面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工委以展示诚意,谈出诚恳,照出诚实,改出诚信为原则,专门制定了征求意见实施方案。一是个人反思。每一位班子成员对照四面镜子,深挖不足,防止假大虚空、千人一面、敷衍了事;在追根溯源上下功夫,防止停留表象、不痛不痒。二是谈心提醒。在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真诚约谈,面对面地互相提醒、互相批评,形成共识。三是登门求教。班子成员带头深入28家对口联系点走访调研,召开了12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700余份,虚心听取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四是开门纳谏。面向省、市各级党组织和工委机关干部职工发放征求意见函173份,详细了解上级单位、党务干部和机关人员的真实意见;五是解决当面不好说、不便说的问题,畅通背靠背式听意见和个别听意见渠道,开辟专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征求意见平台,设立了征求意见箱,确保征求意见全面、准确、到位。
工委领导谈得真诚,“请大家多提意见,我将以此作为修正自己的契机,同时也是和大家增进友谊的机会。”征集来的意见大都提得坦率,上至整体工作:“会议多、材料多”,“个别活动有头无尾”;下至领导作风:“有的领导在公共场合抽烟较多,影响大家身体健康”。 228类、1200余条意见,工委视作珍宝,不躲避、不遮掩,逐条分析,立查立改。
针对群众反感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分类指导,有时‘一刀切’”问题,工委结合机关实际,区分不同职能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针对“有的干部精神萎靡不振,不敢担当、纪律松驰”的问题,以“书香沁工委”“诚信践诺”“帮扶利民”等活动为载体,针对问题逐条予以整改;以“警示教育”“廉政漫画展”为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作风转变;实施正风肃纪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工作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工委全体党员围绕克服“四风”问题,签订了差异化承诺书29份上墙公示;重新修订了《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操作手册》、制定了《工委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五项制度》等26项制度、10个工作流程,精简会议,压缩文件,节约三公经费2.2万元,使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针对“工委机关集中学习活动多,重量轻质,形式单调”的问题,积极改变学习方式,指导成立工委业余兴趣小组,灵活载体,提高实效。针对群众最盼望的“克服‘三多’,强化服务,增强工作统筹”的愿望,工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作,减少发文和会议。截至目前,工委班子成员已将通过谈心和自查自纠发现的41条问题全部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