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背影》被删的误传
发布时间:2014/5/25 8:11:47 | 人感兴趣

  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内容—“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5月19日,人教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为误传,出版社并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去删除一篇经典之作(据5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一场虚惊,戛然而止。在为《背影》“幸免于难”而欣喜的同时,我不禁有些困惑:“一篇至情至深的文章,为何会成为谣言的主角,而我们又为什么会相信《背影》被删的误传呢?”

  与人的生命相比,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抗击打性更为强劲。人的生命,随时有可能终止;而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它的生命力却可以维持很久,可以跨越很多时代。说某某人过世了,这很容易让人相信;但说某某作品从教科书中消失了、被删除了,这就得让人停顿一下思维:“可能吗?为什么?怎么了?”但当《背影》被删除的消息传出时,很多人相信了,因而引起的争论持续了很久。这是为何呢?在笔者看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学环境不佳导致了课本“公信力”的脆弱,使公众对某些文学经典作品缺乏足够的信心,以至于《背影》被删除的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了。

  一直以来,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的文学环境过于虚假,被删改的面目全非的作品让人将信将疑。课本中的选文,有一部分篇目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能全选,所以删改、浓缩在有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如果太离谱或者并非因为篇幅原因而进行删改的话,那就不好了。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在这方面恰恰很离谱,甚至有些虚假。随着人们阅读面的拓宽,中学语文课本无关文学的删改还有很多。既然删改可以随意,那删除又算什么新鲜事情呢!

  一直以来,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缺乏一种恒久流传、从始至终的文学氛围,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文氛围,这种氛围是塑造一代人、几代人思想品质的重要粘合剂。这种文学氛围的载体——文学作品,应该是经典的、不能随意被替换的,甚至是不可替换的。没有稳定性,谈何持久性,又谈何永远?但我们的语文课本,似乎正好缺少这种稳定性。几乎每一年都在争论,几乎每一年都在修改教材,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可能面临被替换的命运。这其中固然有我们教育不成熟、教材不成熟的因素,固然有引入符合时代色彩的作品的必要,可是经典的、必须保留的作品也应该有一部分吧?

  “误传”不可怕,甚至谣言也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那些“误传”为什么会被轻易相信,以及相信它的土壤。今天,《背影》被删的误传澄清了,可今后别的“误传”也许还会出现。所以我们必须思考: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背影》被删的误传!(姜伯静)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6 4:45:4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