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他对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人民网5月22日)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即“面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意并重视城市形象,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面子”上,下功夫加快城市建设,大力推出各种“地标”,将城市的“面子”打造得光鲜漂亮,正如时下流行用语说的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一座宜居而文明的城市,仅有巍峨的大楼、闪烁的霓虹来“撑门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供水供电网络等,有科学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等。否则,里子不好,面子迟早会丢掉。城市“里子”羸弱不堪——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不堪、频现“海景”尴尬、井盖吃人事件,不仅会让群众的幸福感降低,也会让规划者、管理者的形象大打折扣。
面子要靠里子来支撑,想要面子,必须充实里子,用“里子”挣“面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是面子工程,不是简单地“涂脂抹粉”,更要调理好内在,才能整体提升,要讲究内外兼修,以人为本,惠及百姓。建设实实在在的城市“里子”,为失落的文明城市挣回“面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错误观念。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既要看“显绩”,更要重“潜绩”,过于重视“面子”建设、大搞形象工程,而忽视“里子”建设、不接地气的错误观念、跑偏行为必须坚决杜绝。
其次,城市综合治理要坚持科学规划,多兴建民生“放心工程”。对普通市民来说,影响最直接往往是是一些基础性、细节性的建设:不拥堵的交通、不水浸的下水道、没污染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能抵御灾害的电力、管网、供热系统等。城市建设者要尽可能周全细致、保证质量,真正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里子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三,细致严格的奖惩制度必不可少。基础服务体系关系到方方面面,哪一项要达到什么标准,需要有规定;出了问题该谁负责、怎么负责,也得有明确的说法。有了严格的规定,采取责任倒查制,城市管理者才能更加尽心尽力、履职履责。
最后,正可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做好城市建设的“里子”,还应该坚持问计于民,发挥社会监督的推动作用。应保障居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知情权、发言权,不妨多听听民众的意见,也让老百姓给城市的管理者打打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当中。
(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