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有反对者喊出:“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
反对者怎敢如此理直气壮地诘问单位出台的新政策?除了老职工在企业中享有的充分话语权外,更多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流毒在国企当中的存续和持久未改的影响力。我们不否认这些成长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职工所做的贡献,但其思想中存在的“世袭”观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已与社会现实和人民期望相违背。
国企由计划经济年代走入现代市场社会,不但其本身角色发生了转变,社会对国企自身管理制度的评判视角和话语体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消化子弟就业的传统,也在这双重转变当中失去了合理性,变成了特权和垄断。这种用人方式的存在,既与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相逆,也人为地从社会就业的蛋糕中切走了最膏腴的部分,从而使毕业生面对的渠道更为有限、资源更为贫瘠,使公平就业的机会更不易得。
有媒体搜集网络资料作了简单罗列,除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外,还有很多大型国企或机关单位曾经或正在执行这种“世袭”惯例。大型国企当中邮政储蓄银行、鲁能集团、济钢集团、中石化、山东省交运集团、中国电信等,只要父母在企业中工作或者内部有“比较硬”的关系门路,子女基本都可以进入企业并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除却上述部分大型国企外,政府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也是世袭岗位的“温床”,世袭公务员便是其中一种。例如2011年才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曹博文,竟然已经被其父——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安排进了家乡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享受事业编制。对此,冷水江市人事局一副局长回应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得是”。
诸如上述的岗位“世袭”,侵占的不仅仅是膏腴的社会资源,更是对社会公平的挖苦和讽刺。对于国企而言,有“包分配”,就没有现代企业,有国企的用人腐败,就没有就业公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封建式的“恩荫”制度同样是改革的敏感点,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当今,岗位世袭也该到头了。
“凡进必考”和“以公开促公平”,曾是公务员招考改革的成功经验。因为它划定了社会公平的底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就业环境的观感。这意味着,人才遴选与任用可以当做改革的抓手,而对人才队伍的“换血”本身就是对原有利益结构的粉碎,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不妨以此为镜鉴。
(勤奋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