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神木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简称打非办)一行14人,趁5月7日——10日赴河南省安阳市学习考察期间,要求一旅行社安排车辆全程陪同,游玩了安阳殷墟、郑州少林寺等景区,同时让旅行社安排入住当地四星级酒店,并要求发票开成“会议费”发票。(5月20日人民网)
前不久,广州市公开的2014年部门预算中,个别部门会议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引发了不少争议,为此,有网友将“会议费”称为继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费出境后的“第四公”。这种“第四公”称法有多少“含金量”,神木县貌似给出了一个答案。
在一片遏制“三公”的形势下,敢于公然“撞枪口”的公职人员越来越少,但这并不代表公款消费就此销声匿迹。在个别人心中,要判断是不是“三公”消费,并不是由消费动机或内容决定的,关键在于单位财务室里报销时用的那一张纸。如果纸上的内容是餐饮,那这就是公款吃喝,如果有旅行社名称,那就是公费旅游,而如果是其他内容,比如会议费,那就与“三公”没有关系了。这张纸,就是发票。
诚然,将学习考察期间的公款吃喝、超标住宿等花费,都以“会议费”的名义进行包装,确实能起到一定掩人耳目的作用,躲避“三公”整治风头。而要做到这些,只需要服务单位换开一种发票而已。如此变着法的公款消费,似乎信手拈来。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输给了整治作风腐败的决心。这也给其他公职人员提了个醒,违规公款消费是不可能找到“安全”规避法则的,更何况找到的是同样受质疑的“会议费”。
总而言之,会议费“另辟蹊径”比较可怕,坏了党风,失了民心。所以这就要求纪检、反贪、审计等监督部门要严格卡住政策尺度,严把闸门不留缝隙,可以相信任何奢侈浪费、腐败不管如何上演“二簧”,终将无法隐遁。同样,也给一些正在以“会议费”打“算盘”的人们敲敲警钟,要时刻以此为警醒,因为在周密的“小聪明”也终究逃不过反腐的“大决心”的。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