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这是那个以王进喜为标志的激情迸射、高歌奉献的遥远年代,与推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当下时代的一次对撞。(5月20日新京报)
一位大庆油田管理人员介绍,招工考试的目的在于提高职工基本素质。多数情况下,“一本”、“二本”石油专业的学生分到管理岗位,而“二本”非石油专业、“三本”的学生往往分到操作岗位。公司发现,后者在理论、技能方面都往往无法达到油田对“操作岗位”的要求,油田为此进行招工调整,以保证后者上岗后更快适应工作。
时代在进步,经济建设在发展,历史也在前进着。然而,过多的大庆人尤其是父辈还沉浸在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希望“祖祖辈辈”都生活在6000平方公里的油田上,他们并非不清楚大庆油田效益在不断下滑,但他们不在乎,认为“哪怕是倒闭前以前进去了,油田就能管你下半辈子饭吃”。
那么,明明知道油田效益在下滑,为什么老大庆人还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入油田呢?他们认为,大庆油田是他们老一辈打下的江山,小辈理所应当的来继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也存在同样的想法,学上的好与不好都无所谓,反正早晚都是要进油田的,把毕业证书糊弄到手就可以了。父辈的这一想法,对子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是“油田子弟”,不用像别人一样去找工作,只要回到大庆就有稳定的工作等着他们。
但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然而在大庆,这一制度从未产生过实质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庆油田像是计划经济招工体制最后的“孤岛”。在2002年、2006年,大庆油田也曾爆发过和今年类似的集体反对。压力之下,大庆油田这两年都对待业青年进行了“大兜底”招聘。这也成为了此次千人抗议不包分配的“正当理由”。
(海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