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13年平均工资数据,人均年薪最高的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人均年薪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25820元)的近4倍。最近,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发布了2013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情况,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73倍(据5月28日《新京报》)。
金融业收入高、单位负责人挣得多,农林牧渔业收入低、普通服务业人员挣得少,这符合公众的主观感受和日常认知,说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比较可信。
不过,存在不见得就真的合理。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谁付出的劳动多、做出的贡献大,就应该挣得多。换言之,“工资排行榜”应该也是“贡献排行榜”,反映的是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情况。
但如果我们真的把平均工资排行的标题换成贡献排行,恐怕很多人会摇头。比如排名第一的金融业,以我们最直观的银行为例,其高收入并不完全是缘于对社会的贡献大,不是缘于其职工的工作量大、难度高、专业性强,而是由于其占有的资源更多,存在某种程度的垄断。
相反,农林牧渔业虽然占国家经济的比重并不高,但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些产业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坚守。其劳动强度较高,社会贡献也不小,却多年来一直排名垫底,第一名是其近4倍,恐怕并不公平。
而单位负责人工资较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单位的负责人真的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单位的核心和灵魂,多挣点钱理所应当。但如果并非如此,难免员工不服气。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我们的收入水平并不在于劳动者的个人能力高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在于劳动者入到了哪个行。垄断程度越高挣得越多,这样一份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的工资排行榜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工资收入本身应该是对劳动者劳动的认可,应该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成正比。我们希望看到,挣高工资的是那些埋头科研、不断创新的科技人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劳动者,至少,他们的收入不应该比别人有较大差距。只有这样,劳动者才会心安,社会才会进步得更快。(刘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