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新一轮城镇化热潮中,各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今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针对全国农村90个社区、1789位农户的调研后,形成的报告中发出预警,谨防农村社区建设走向“形象工程”。(凤凰网5月23日)
据文中材料显示,“方兴未艾”的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外生强内生弱”的困境,面临“重建设轻发展”的困局,面临“有机构无机制”的难题,面临“重短期轻长远”的问题。综合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即使面临这么多现实问题,农村社区建设依然如火如荼,道理很明显,是政府在起主导作用,政府是主推手。政府不遗余力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我们知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农民带来多重好处。比如:便利的吃、穿、住、用、行条件,优越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等。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推进城市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揠苗助长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个别地区置明摆着的现实困境于不顾,一味强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这就是急功近利的政绩思想在作怪,就是在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前车之鉴有之。几年前,一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看到富裕的江南水乡盖起了现代化的居民楼,在政绩冲动下,不顾现实条件,在深山老区硬是建起新民居,到现在还留下烂尾楼一片,留下大窟窿一个,留下骂名一片,值得警醒。
盲目追求政绩的干部该醒醒了。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一张蓝图画到底的韧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上要实事求是,要看到南方北方地区差异、看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能一刀切、一风吹。要重“潜绩”轻“显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唯一标准,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考验的政绩。
(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