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一社区耗资10万挂126块牌匾,拆掉再花10万元。
一走进社区或者村委会我们就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大厅还是走廊都挂着各种牌匾,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百姓办事,让大家一进来就知道该去哪个办公室。其实这些牌子,居民根本不关心。其最核心功能是,应付上级检查时显得好看,显得工作抓得实。(荆楚网6月3日)
目前社区牌匾众多并不是个例,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村(社区)悬挂在墙壁上的各种制度、门牌、牌匾平均在80块左右,最多达178块,涉及近30家职能部门。每个社区都这么多,全市的牌匾加起来是非常惊人的浪费。制度通过牌匾上墙了,但真正能记得制度的有几人?我们在为民服务的路上应轻形式众实质,制度上墙,不如上心。深圳网友“峰雪”评论说,少一些花样,多做一些为民的实事才是正道。
为民服务要立足实际“察实情”。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服务,需要我们怎样服务,这都不能凭我们的主观臆断。倘若只是端坐室内“指手画脚”,不去一线调查研究,纵有为民之心,纵然“言之凿凿”,民计民生的把握终将落个“天马行空”,各项政策出台势必会“南辕北辙”,搞不好还会贻笑大方。要想保证决策的正确,切实服务人民,就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在农家院坝和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在现场走访和零距接触中搜集群众意见,在与民同劳中体恤群众疾苦。
为民服务得脚踏实地“出实招”。为民服务就得以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目标,脚踏实地“出实招”。在工作中,要死死盯住“为民服务”这个中心,立足群众实际,认真分析问题,潜心研究形势,针对性制定和优化解决路径;要摆正服务态度,多想点子办法,坚持常抓不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做”表面文章,不“走”形式主义,以实际行动确保为民服务落到实处,严格做到“出手”实在,“支招”有效。
为民服务须扎实苦干“求实效”。为民服务不仅要出实招,更要见实效。如果我们察了民情,也做了事情,但就是没有让人民群众得到好处,没有让群众收获幸福,没有得到群众认可,那么,我们的工作终究没有落到实处,所做的一切等于徒劳。
(威廉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