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局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谁都怕纪检,很多部门的人看到纪检都绕道走,不太愿意或不太敢和他们交朋友(据6月13日《北京青年报》)。
乍一看,很多部门的人都怕纪检,好像是心里有鬼的样子。但考虑到纪检工作的特殊性,普通干部“怕纪检”其实也合乎情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一是对于普通干部职工来讲,和纪检适当保持距离可以避嫌。毕竟,纪检人员和普通干部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如果普通干部和上级派驻的纪检人员有过多的私人接触,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很可能让普通群众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二是对于纪检干部来讲,这样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纪检干部派驻到一个单位,就和单位的干部职工打成一片,甚至有很多要好的私人朋友,一旦“朋友”出事,很可能会影响严格执纪。
就算纪检干部能够坚守原则,感情是感情,工作是工作,两者分得清清楚楚,但一边每天和人家谈笑风生称兄道弟,另一边却在不留情面地进行调查取证,似乎也有人格分裂之嫌。如果纪检干部和每个人都交朋友,很可能会被别有用心者从口中套出弦外之音。
其实很多单位原本都有主管纪检的干部,之所以还需要上级纪委派驻,原因即在于干部在一个单位呆久了,人与人之间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感情。也正因如此,当单位发生贪腐案件时,异单位、异地派驻调查组成了避免人情因素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是说纪检人员就没有私人感情,而是说纪检干部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他们和普通干部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距离,不能像普通职工一样,在同事关系之外还可以发展深厚的个人友谊,甚至夹杂一些江湖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纪检干部和派驻单位的干部职工,就应该是最单纯的同志关系。
正因为纪检干部和其他干部有了距离,群众才会更加信任,才会知道自己的举报信不会第二天就落到被举报者手里。普通干部见到纪检“绕着走”当然不妥,但适当保持纪检与普通干部之间的距离,却对纪检工作有益无害。此时,所谓的“怕”也可以理解成尊重,所谓的“距离”也可以理解成对规则的敬畏。(刘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