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岑范执导的《红楼梦》,不愧是越剧中的经典之作。主角们自不必说了,只出场一两回的丫头、戏子、长府官,一亮嗓子,也能令人耳朵直竖。尤其是孟莉英饰演的紫鹃,连周恩来总理都赞不绝口呢。她还在众多经典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丫头的形象,并且后无来者,被观众称作“丫头王”。
但是,很多人若听到有人以“丫头王”称呼自己,怕不会笑的,反认为是奇耻大辱!我想,真正为一个“丫头”付出过的人,是不会存这般想法的。
一部戏不可能都是主角。有些演员的目的不在演好戏,而在表现自我,因为没有争到主角,就随便应付演配角,结果糟蹋了一部戏。配角的戏份少,唯有凭实力,或可惊鸿一瞥,自然也能加重戏的厚度。金庸的武侠小说,声振海内外,原因之一,每一个配角都塑造得鲜活生动,包括只露一两面的小角色。
事实上,三流主角必然会被淹没,而一流配角照样使人铭记。配角的分量从不输于主角的。因此,在各类影视奖项中,还设了最佳配角奖。
戏,很讲究分场。纵观越剧《红楼梦》全剧,许多场都没有紫鹃的戏,而在“焚稿”和“哭灵”二场中,却是她的世界了。换句话说,配角在某一个面、某一个点上,就成了主角。那还有什么道理将这些疑似配角的主角演差呢。
人生如戏!当然,还是有所区别的。戏的视角是有限的,而人生,在空间上无限广,在时间上也很久。人生和戏可以转化成这样两句话:有一个很小的世界,它的名字叫舞台;有一个很大的舞台,它的名字叫世界。
方寸之内,一刻之间,我为主。所以,主角是绝对的,配角是相对的。这般看来,我们一直都是主角,人生的戏份也从来没有少过。能活在现实中,实是有福。
绿叶衬红花!这一残酷性,使得人不甘为配角。可配角的存在价值,何止是衬托?当配角超过主角的时候,主角可以要求配角要比自己差吗?戏里不可能,戏外同样不可能。一品的红花无须绿叶来衬托。做人家的陪衬,以及要人家来做自己的陪衬,都是一场悲剧。
有些人对待人生,求个大致,可人生从来不可以随意打酱油的,有些东西就是在打酱油的时候失去的。无论生活让你扮演什么样的卑微角色,都努力演绎好吧,这样,走到哪儿,都能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江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