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凤城夜话——低智儿童上学不宜随“大流”
发布时间:2014/6/19 6:46:35 | 人感兴趣

低智儿童上学不宜随“大流”

  主持人语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低智儿童的教育算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在很多低智儿童的父母眼里,让低智孩子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是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方向,这也是他们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千方百计地随社会“大流”,奔波于各个场所,企盼能为孩子找个好的学校,可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开始有普通学校愿意接收这样的儿童入学,可是时间一长,孩子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劝退或者家长主动放弃的命运。这是为何?请看本期“凤城夜话”谈论的话题:低智儿童上学不宜随“大流”。

  出场嘉宾

  马秀霞路南培智学校校长

  李丹 路南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杜丽欣友谊里社区主任

  石洋 菜市小学教师

  宋泽芬家长代表

  主持人:本报记者赵立峰

  时间:5月20日

  场地支持:路南培智学校

  本版人物照片由记者赵亮摄

  主持人:按常理,低智儿童的家长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培智学校就读,而一些家长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普通学校,请嘉宾们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李丹:这个问题源自家长心理。有些家长自尊心很强,怕给孩子戴上“弱智”的帽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前些年,国家出台了政策,低智儿童上学可以选择到普通学校去随班就读,家长到教育局办理手续即可。我们在为孩子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时常会给家长提建议:为什么不送孩子去培智学校就读呢?家长大多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家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优秀,这是人之常情。有一些中度、重度智障孩子,家长为了让他们上普校,在医院对孩子进行测试时,不惜找人求人也要提高孩子的智力分数,但做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样做对孩子其实是不利的。

  马秀霞: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培智学校,这也反映出家长对培智学校缺乏认识,存在误解。一提起培智学校,有不少家长认为送孩子来这里读书要花很多钱。其实学校是免费的,和其他的普通学校一样。另外,家长对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了解,对孩子智力改善也缺乏信心,很多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在普校受聪明孩子的影响,孩子能学得聪明些,因此不愿意来培智学校。

  主持人:家长千方百计地送孩子到普校就读,看似可以“心安”了,但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石洋:低智生随班就读的最大问题就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班级成绩,老师们对此都深有感触。有时候在课上,老师虽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这些孩子所答非所问,甚至有些回答会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影响到课上的秩序。这样的孩子,老师尽管十分想去帮助他,对他进行特殊照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此外,普校的老师对这些孩子是不太了解的,在如何关心和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什么经验,不懂如何去更好地理解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无论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能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这样十分不利于这些孩子的发展。

  再者,普校通常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老师想面面俱到并不容易。

  李丹:据我了解,低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让低智儿童随班就读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普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特教师资。在这个阶段,让低智孩子与普通孩子接受同等的教育是有难度的。

  主持人:再请你们谈一谈培智学校相比普校有哪些优势,以便让家长们能有更透彻的了解。

  马秀霞:培智学校的优势还是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普校的师生比例大概是1:19,而培智学校的比例是1:2.5,这样就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孩子,而且这些老师都毕业于特教专业。学校推行个别化教育,即采取完全适合孩子的结构明晰、目标明确、步骤细致的小步骤教育,因材施教。

  学校招收的学生除了智力障碍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及多重障碍,为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及将来的社会生活,我们利用健身器械帮助学生战胜自我障碍,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针对学生情绪极不稳定的特点,学校增设了音乐治疗室,利用音乐帮助学生调节异常情绪,矫正不良行为。

  学校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融入社会,进行了课程改革。九年级毕业班开设了社会实践课,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通过与香宇食品有限公司协商,每周二上午到香宇公司实习一次。近年来,培智毕业生就业率达60%以上。

  杜丽欣:我是友谊里的社区主任,作为培智学校的老邻居和老朋友,我们两家单位经常一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老师细致而认真,对孩子也十分耐心,有的时候对于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老师要给同学们讲解很多次,不厌其烦。相对于普校老师,这些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艰辛。

  宋泽芬:孩子在培智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感觉最深的就是以前孩子不爱上学,到了这里之后变化非常明显,非常愿意上学。因为他觉得呆在学校里很快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空间,身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益,家长也放心。

  主持人:从刚才各位所说的,我了解到,孩子上哪所学校,根源在于家长的心结,那么,怎么帮助家长渡过这个心理难关呢?

  宋泽芬:我觉得,家长们还是应该面对现实,因为这种情况并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家长没必要自责,要勇于放下心理包袱,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马秀霞:家长还是应该多为孩子的未来想想,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家长不可能庇护孩子一生,应该尽早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拥有社会技能,以便在未来立足。

  主持人:低智儿童给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呢?

  李丹:教育残疾孩子,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国家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现在,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是普通教育的10倍。

  教育部还发布了2014年至2016年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提升计划。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未来,残疾孩子肯定会得到政府更多的关爱。

  主持人结束语

  低智儿童能否接受适合、优质的教育是家长关心的话题,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关切。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能让更多的家长迈过心理这道坎,勇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正视现实,给孩子选择一个正确的出路,给他们一片天空。

马秀霞
李 丹
杜丽欣

石 洋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6 15:41:52,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