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同时,在持续9年的港校与北大清华“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仍最受状元青睐,包揽了全国近八成的省级高考状元(据6月19日《京华时报》)。
其实爱名校、爱“赚钱”专业的不只是状元,普通学生也爱,只不过是他们没有机会而已。这和“英雄爱美人”是一个道理,美人你我都爱,只是因为自身竞争力不够,很多时候都爱而不能得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状元是这个社会的一张“试纸”,它测出来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由于状元们在高考招生时有着充分的选择权,所以这张“试纸”的“纯度”更纯,检验出来的准确度也更高。
我们看到,不管是状元们“最爱”的经济学、工商管理学,还是状元们“比较爱”的电子信息、法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大元培实验班、建筑学、物理学、自动化等专业,正是这些年流行的热门专业。
状元爱名校、爱“赚钱”专业,就能够上名校、上“赚钱”专业,这其实也证明了高考制度的公平。只要学生的成绩出色,就能够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现行的高考制度最值得称道之处。
虽然人们对高考状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谁也不能否认,状元有着相对较高的智力水平,这个群体的智商要高于普通人群。“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这是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延续。换句话说,这也是高考之后公平竞争的延续,因为在这些领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不大。
有意思的是,状元们虽然最爱“赚钱”专业,但那些学经济或工商管理的状元们现在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行业领袖。这似乎能够说明,经济领域竞争的关键是智商以外的东西。如果有人能够调查一下状元都有什么样的出身,他们为之打工的老板又都有什么样的背景,可能结果会更有意思。
状元们最爱“赚钱”专业,能够成为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却难以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摆脱不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命运,这让人怀疑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中,可能比高考、比做学术更多了一些非智力因素。也许,这是我们从状元这张“试纸”上读出的另外一个结论。(刘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