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电力百年”有奖征文:我与电力在一起
回望唐山电力百年发展史,我这个“70后”也只能从记忆中追溯最近30年来唐山电力陪我一同成长的寒来暑往。儿时,我对电的感知,就是家里那3个灯泡。1条灯绳从屋顶檩子上安着的灯门引出,垂到炕沿拐弯处,拿一个线轴承接,之后一直延伸到炕沿另一头。这样一来,睡在炕上的每个人都能伸手开关灯了。睡在炕尾的我,由于淘气,经常拉灯绳玩,因此没少挨父母怒斥。记得当时,晚上灯泡老是忽明忽暗地闪烁。我问爸爸是怎么回事,他的回答很简单:“电压低”。其实,那时每户的用电量跟现在没法比。如今,每每遇到用电高峰,也没出现过那种状况。
记得农村刚搞联产承包的时候,村民的生产热情高涨,每逢旱季,农田灌溉尤为紧迫,村里为数不多的几眼机井,还不能同时工作,因为那样必须不断更换大闸保险丝,急得村民不分昼夜地轮流浇水。到了雷雨季节,供电线路更是三天两头被刮断,村变电站的“鸭子”咀烧损也是家常便饭,每次都要停电几天。那时村里小卖部的蜡烛储备量是最大的,现如今这些状况很少。如今你想搞个烛光晚餐浪漫一下,在村里买蜡烛都成了发愁的事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组合灯具、彩电、影碟机、音响、电脑……各种大功率电器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是电力人的辛勤和汗水,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好的生活。村里的供电设施经过几次升级后,已经很久没有因为故障停过电了。
近两年,唐山电力不但硬件逐渐趋于完善,而且在服务居民方面狠下功夫。现在,在村里超市就能缴电费。如果连屋子都懒得出的话,还可以在网上或在手机上轻松缴费。
(陈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