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5个足球
专稿 我市第一支民间足球队的创建者侯志毅至今记得,1984年,他的球队得到了时任市体委群体处处长李鹤鹏赠送的5个足球,并被同意率队参加唐山市职工足球联赛。
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30年后依然坚守着对足球的热爱,侯志毅无奈地苦笑着说:“难怪这项运动被称为‘绿荫鸦片’。”2011年,在他的奔走呼号之下,参加业余训练的足球爱好者越来越多,并创建了唐山市足球联盟,我市近20支业余足球队打起了联赛;每到节假日,我市各厂企、院校的足球场上,足球爱好者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侯志毅当时组建的我市第一支民间足球队名叫群星足球队。1984年,他得知市体委与市总工会将要举办唐山市职工足球联赛后,找到市体委群体处李鹤鹏处长要求带队参赛。
在当时的条件下,业余球队想参加官方的比赛困难重重。侯志毅介绍,那时市面上补足球、补足球鞋的行当很普遍,足球、篮球等损坏后都会修补后再用,一身队服仅仅5块钱却需要到处找赞助,踢球时找的是尘土飞扬的场地,汗水把身上的尘土冲成沟沟壑壑,渴了就对着自来水水龙头喝几口……当时省内一家报刊曾刊文介绍侯志毅的球队是唐山市第一支民间足球队。
今年的世界杯激战正酣,记者来到李鹤鹏老人的家里。他说,虽然那时思想不够解放,也刚刚才提出了“社会办体育”的口号,但他请示领导后大胆拍板,不仅同意这支民间足球队参赛,还为他们寻找训练场地,并特批给这支民间球队5个足球。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民间足球队的参赛往往涉及到意外受伤后的救治等诸多问题,处理起来会相当麻烦。
谈起这些顾虑,已经77岁的李鹤鹏坦然地说:“当时对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考虑,足球比赛就免不了受伤,有了问题就解决,考虑太多就做不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