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需公正公平护航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在高考录取改革方面又有新动作,在部分省市率先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首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高考成绩在评价体系中仅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据7月6日《中国青年报》)。
这对于改革我国传统的招生高考模式,扭转“一考定终身”的负面影响,缓解考生高考压力,是个不错的尝试,值得探讨和期待。
而推行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的客观公正性保障问题,实在是绕不过的一道坎。从上海交大所列出的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包括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与认知能力、逻辑分析和创新潜力、理想抱负与社会责任感等,尤其从所采用的面试方式,即每位考生都需要和3位面试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每次交流时间约为10分钟来看,其主观性很大。这对于考生成绩的客观公正性保障,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对此,上海交大给出的措施是,组建百人专家评审团,每次面试由校监察处随机抽签产生专家。所有专家和考生在现场进行双盲抽签,考生的面试顺序也在现场抽签产生,这当然都不失严密。但笔者以为其中缺少的是视频监控。无论是抽检环节还是面试现场,都该有音像视频设备跟拍,之后统一封存,责成专门的单位及人员保管。并且,一对一的面试考查现场,也该有抽签产生的监察人员来实施监督。
考试录取制度,不论怎么改革,公正公平是前提,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公正公平护航,只会让腐败滋生蔓延,这将严重践踏社会公平正义,既让招考制度蒙羞,又让考生平等受教育权益受损。
但愿上海交大推出的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制度,能行得远,成为当前传统招考、自主招生的又一有益补充。
(贾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