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驴友“冈仁波齐转山”之旅17
从古格王国遗址到托林寺

4月26日早晨,我们8时出发去参观距离县城不足20公里的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公元1630年,古格王国近邻的拉达克人攻占了古格都城。公元1680年,清政府派兵收复古格。据说古格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连同10万古格子民,忽然间人间蒸发似的。要不是古格的遗址分明就在眼前(如图),的确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有过那样辉煌和曲折的历史。
遗址旁边贴着简介:古格王国是公元10世纪吐蕃王国后裔在阿里建立的政权,存在了800多年。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400余处、佛塔8座、寺院5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4条,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是王宫、中层是寺庙、下层是民居。古格遗址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堡。
古格的外表看上去几乎是废墟,里面却内有乾坤。洞穴处处,曲径通幽。层次分明的建筑,寺庙里保存着精美的壁画。
遗址正在维修,一些藏民背着沙土等建筑材料,因海拔较高,他们步伐迟缓。他们每背负一次赚15元,每天要背负10多次。藏民们干活时唱着歌,把快乐融入工作。
一位四川籍施工管理人员介绍,他们正分段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维修,包括洞窟、围墙等,这里的壁画保存完好,但佛像大多被损毁。
一拨来自香港的游客,攀登到遗址的中部就因登高太吃力下撤了,经过遗址的中部时必须要从洞中穿过。从遗址的残垣断壁、飞檐翘角,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繁华。顶端可以观赏整个王国遗址及周围逶迤壮观的山川全貌。
记者从王国遗址出来后,又与“阿黑哥”到附近的“藏尸洞”参观。我们沿一条曲折的鹅卵石小路走出五六百米,看到鹅卵石密布的断层上有一个洞穴,里面是累累白骨和游人投进去的纸币。
藏尸洞旁边的一块宣传牌写着:藏尸洞是古格王朝的最后遗迹,位于古格故城北面600多米的山沟里。洞穴开凿在离地表高3米的崖壁上,洞口仅宽0.8米、高1.2米。该洞有3室,主室面积约10平方米,洞内堆满了两三层尸体,但没有一具完整的,更奇怪的是看不到一具头骨。关于藏尸洞的传说有许多,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尸骨则弃于洞中。
我们还碰到了转山途中那位膝盖有伤、但坚持转山完毕的莱州人,他们的越野车上挂着“莱州战队”的旗子。我们开玩笑说他是不是犯的错误太多了,特意来转山洗刷自己的罪孽。
大家在笑声中分开,我们回县城时,看到附近一个村庄上空乌鸦云集,黑压压一片,不知何故。
15时许,我们参观了位于县城的托林寺。该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托林寺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建造。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在昏暗的托林寺内,一位僧人用手电筒照射为我们讲解墙上精美的壁画,显得神秘而令人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