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诈骗花样多提高警惕辨真伪
(舒涵)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现在人均每周收到12条垃圾短信,其中欺诈类短信位居第一,而且呈上升趋势。以前,大部分欺诈短信都以普通手机号、小灵通号作为发送号码,还比较容易分辨;现在,越来越多的欺诈短信都以400或者800开头的号码作为发送号码,让人越来越“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辨真伪”。
笔者总结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短信诈骗方式,希望广大市民提高警惕,不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骗局一:中奖短信
如“尊敬的客户,您在xx商场消费,现已中了xx公司的特等奖,请您与本公司联系。联系电话xxxxxxx”“xx集团为庆祝上市突破80亿,特在全国举行手机号抽奖活动,你已喜获二等奖现金14万元。请将身份证复印件和1400元的公证费邮寄至xx处”“您已成为央视《非常6+1》栏目场外好运观众,礼品为电脑加现金,验证码xxxx,请速打开官方网址xxxxxxx或拨打电话xxxxxx查询”等等。一旦与对方联系,就会被告知要拿到中奖现金就要先交税。与巨额奖金相比,税金的数额自然是微不足道了,总有一些警惕性不高的人上当受骗,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短信诈骗方式。
近来,以“《非常6+1》栏目”为名的诈骗短信很常见。笔者试着登陆了诈骗短信上写着的“官方网址”。该网站页面不仅用了《非常6+1》的节目标志、李咏形象、《非常6+1》的节目视频,还有所谓的诈骗提示,几乎可以乱真。该网站称,“《黄金月网上砸金蛋活动》正在举办中,活动期间面向所有手机用户抽奖,李咏亲自上阵选号码,手机短信发送领取通知”。
笔者按提示输入验证码后,该网站又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并强调“奖金是直接通过电子银行转账方式转给您的,所以必须填写银行账号。如果没有银行账号,可以到银行开设一张新卡,或者向您信任的亲戚朋友借用”。在输入资料之后,犯罪分子就会以各种名义要求汇款,比如工本费、公证费、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各地因此被骗钱财的例子屡见不鲜。
骗局二:汇款或扣款短信
如“钱你先别汇,我之前那卡消磁了,我重新给你xx银行的号吧,账号xxxxxx,你存这个账号就可以了”“xx银行提醒您:我行已成功从您的信用卡中扣除年费1200元,请注意还款日期。xx银行信用卡部,咨询电话xxxxxx”等等。主要针对经常使用银行卡业务的人群。一旦受害人因业务需要正准备汇款,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没有确认之下,往往会把钱汇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中。
按照“扣除信用卡年费1200元”短信里的提示号码,笔者拨通了对方的电话,电话中的“客服人员”称,笔者的信用卡不仅被误划了1200元年费,还被透支了8000元钱,可能被盗用。当笔者声明自己从未办理过信用卡时,这位“客服人员”故作紧张地说:“我们系统显示,您确实在去年办理过我行一张透支额度为十万元的信用卡,可能被人盗用身份证了。您还是打电话报案吧,我给您金融犯罪调查科电话。”
笔者按照提示拨通了“金融犯罪调查科”电话。对方要求笔者立刻赶往自动取款机,将卡中的余款全部转账至“国家信用卡防盗账户”——其实就是骗子自己的银行卡内,由银行专业人
员做升级保护,信用卡就不会被盗用了,并电话
“指导”笔者在ATM机上进行操作。
市民接到类似短信时,千万不要按照对方提供的号码回复或是通过该号码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最好拨打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核实一下。
骗局三:点歌短信
如“您的朋友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xxxxx收听”。当受害人拨打电话时,犯罪分子便赚取了高额话费。有的则是拨打受害人手机电话并立即挂断,一旦受害人不明就里进行回拨,就会产生高额话费。
骗局四:求助短信
如“你的孩子出了交通事故,现在正在医院里进行抢救,我是他的朋友,现在急需五千元住院押金,汇款账号xxxxxxx”“妈,我与流氓打架被派出所拘留,手机没电了,需要罚款三千元,这是xx警官的电话,请火速与他联系”“爸,我和异性同宿被查,请一定尽快汇5000元到李警官银行卡xxxxxxx,影响不好不要打电话,出来再说”等等。这类短信极具迷惑性,试问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孩子?紧要关头,很少有父母会冷静下来考虑信息的真假,骗局因此得逞。收到这类短信时,一定要“急中求稳”,拨打自己孩子的手机号码求证之后再行动。
骗局五:销售违法物品短信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等违法物品信息,受害人与其联系并汇款后就杳无音信;若受害人继续与其联系,犯罪分子便以安全为由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手续费”、“托运费”等,继续诈骗。
其实,短信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如果您收到了诈骗短信,不要有“贪小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更不可随意注册和填写自己的相关私人信息;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如果不慎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陷阱,上当受骗,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形形色色的诈骗短信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