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酸枣托起大梦想
—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专稿 (记者 齐福臣 通讯员 张帅)郁郁葱葱的基地、紧张忙碌的车间、一度脱销的产品、意气风发的职工,这就是蓝猫集团的真实写照。
不到20年时间,蓝猫集团便由一个资产十几万元,产值不足百万元的手工作坊式小饮料厂,成长为集团资产20亿元、年产值11亿元的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从蹒跚学步的雏鸟变成展翅高飞的凤凰。
伴随梦想起飞贯穿蓝猫的发展史。正如蓝猫集团董事长张井印所说:“打造野生饮品第一品牌,把小酸枣做成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这就是蓝猫人的梦想,也是蓝猫成功的法宝。”
创业梦——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蓝猫集团始建于1994年,创业初期,主要生产工艺技术简单、附加值低的饮品,是典型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在当时国内饮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如同暴风雨中漂在海面上的一叶孤舟,濒临绝境。
观念创新,找准发展定位。蓝猫人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转变发展思路,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经营道路。经过对区域内盛产的几十种干鲜果品进行逐一分析和筛选,最终选择野生酸枣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技术创新,填补行业空白。在资金、技术严重不足且研发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蓝猫人锲而不舍,独立自主研发的预蒸渗透提汁技术,是国内独一无二最先进的干果提汁技术,采用的CIP清洗、无菌冷罐装、超高温瞬时灭菌、液氮填充等工艺都处在国际国内最领先的位置。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开发出了原汁原味、原生态属性不破坏营养基本保留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饮品——野生酸枣汁,弥补了中国饮品市场又一空白,创造出了中国饮品行业又一新的饮品品类——野生饮品。公司主导产品野生酸枣汁系列产品,以其绿色、原生态、纯天然的健康内在品质和良好的口感,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了国内野生饮品的领军企业。
营销创新,开拓广阔空间。公司打破传统的经销代理模式,独创了复合直营营销体系。即直接开发终端、掌控终端、在终端做售后服务、在终端塑造品牌。目前,公司组建了一支市场开拓能力强,营销理念超前,销售经验丰富的营销队伍,铺设销售网点12万个,架构起了辐射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蓝猫”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并成功出口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
富农梦——做农民增收的引领者
作为土生土长的泥腿子,集团董事长张井印深知农民致富的渴望,更深知农民致富的艰难。
企业兴是蓝猫人的梦,农民富同样是蓝猫人的梦。为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蓝猫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遵化建立了10万亩野生酸枣基地,扶持遵化及周边酸枣产区成立了若干个野生酸枣种植协会。通过协会与全市22个乡镇的4.5万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无偿向基地协会农民提供枣苗和技术培训。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公司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对基地农户生产的野生酸枣实行订单式收购,极大促进了农民种植野生酸枣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企业牵头领办了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5000万元建设万亩野生酸枣种植基地,可直接带动2000多个农户,目前5000亩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
随着蓝猫野生酸枣汁产量的增长,酸枣收购量、收购价格水涨船高,到2013年底,仅遵化的收购量就达到1000万公斤,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2元,野生小酸枣终于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腾飞梦——永做行业龙头
实现企业壮大腾飞,牢牢占据中国野生饮品行业龙头地位,是蓝猫人矢志不渝的梦想。
上项目,强基础。几年来,公司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改扩建项目,年产能已达到40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为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公司开始启动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野生饮品生产二期项目。该项目是省管项目,总投资32.6亿元,计划5年完成,届时公司产能将达到200万吨,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企业将跻身中国饮料行业10强。目前,年产60万吨野生酸枣汁生产基地、野生酸枣科技示范园区已开工建设。为满足企业发展壮大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对野生酸枣原材料需求,在遵化现有近10万亩野生酸枣基地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在全国建设1000万亩野生酸枣基地。带动200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公司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蓝猫酸枣汁市场认知度、美誉度逐步提升,“蓝猫”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优质产品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