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百姓建个美丽的家
—滦南县长凝镇邱营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建花园式村庄侧记
专稿 (韩志红 李俊梅)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在田野里农忙的滦南县长凝镇邱营村的村民们挥洒着汗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们的不远处,一座美丽的村庄在绿树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过去棉絮飞舞的再生棉加工专业村,如今已变成了幸福美丽家园。
沿着宽敞的水泥路驱车入村。村南,是一条长560米、最宽处可达30米的带状花园。花园中蜂飞蝶舞、姹紫嫣红;一旁,是宽敞整洁、环境优美、有多种休闲娱乐设施和体育运动器材的村民广场。农闲时候、茶余饭后,这里就是群众的娱乐天堂;再往里走,一排排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阴中……
“以前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普通老百姓家里也会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冲水厕所,没想到没花一分钱水泥路就通到了家门口儿,没想到农村街道也能漂亮的像个花园……”一连串的没想到,无不道出邱营村群众的幸福心声。
这个拥有286户,1033人的村庄,不仅是邱营村群众心中的幸福家园,更是附近乡里争先学习的典型示范村。邱营村曾是长凝镇再生棉加工专业村,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村支部书记张景友自1991年起任村支部书记,23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安装有线电视、安装自来水、修路铺道……再生棉加工影响环境,群众手里有了钱,日子过着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为此从2001年开始,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带领大家义务清理自家门前杂物,村里为每户无偿提供梨树和大樱桃树苗,栽植到每户房前屋后,同时,实行“门前三包”,由农户负责门前街道日常保洁及果树管理和收获。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积极性……短短数月,小乡村焕然一新。
“没有任何阻力,群众对我们的提议就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和信任。”提起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是否得到群众支持时,张景友自豪的说道。在邱营村,尊重农民意愿是每一项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一事一议”为主要内容的村民代表听证会,是该村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该村在讨论事关农民生产生活大事时,一定要召开村民代表“听证会”,征询村民的意见,由村民代表表决。说清楚了,讲明白了,有事大家一起想办法。一呼百应,村民议事机制让群众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主人,村支部也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该村获得“一事一议省级示范村”称号。
“不贪、公平、干实事”是邱营村党支部一直秉承的原则,该村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上级帮扶、集体出资、逐年实施”的办法,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好事,干实事。2008年,投入资金10万元在村南修建占地3000平方米的广场。2012年底,村内共硬化水泥道路6500米。2013年对边角街道进行了硬化,为8条街道铺设了路边砖。又投入5万元进行了完善,配齐了体育设施,为全村百姓打造了休闲式“花园广场”。截至目前,共投资达70万元。今年5月份,该村硬化总里程达7500米,全部街道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2012年起,邱营村陆续投资30万元推进绿化工作,热爱花草树木的村书记张景友带领群众在街边栽种果树、樱花、五叶枫等绿化树木。这些树木既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又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经过两年的生长,如今道路两旁早已绿树成荫,使村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既要打好“突击战”,又要打好“持久战”。为规范长效保洁机制,使村级环境“有人管事儿”,该村先后配备了卫生保洁员和清运员,采取“村收集、转运、处理”一站式处理模式,促使农村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村民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把垃圾放在垃圾存放点,全村面貌发生根本改观。
村里一切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而真正让他们自豪的是,整个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他们不等不靠,自筹自建,积极探索,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的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特色之路。这条路,将指引着邱营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