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同总书记访韩,我信心更强了!”
——访唐山通达集团董事长秦英
专稿 (记者 李艳辉)7月3日至4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超过250人的庞大经济代表团访问韩国。在企业家团队里,除了百度董事长李彦宏、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华为总裁任正非等“大佬级”企业家随行外,我市通达集团董事长秦英也位列其中。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备受世界瞩目的访韩之旅,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商贸团是需要经过严格筛选的。秦英能作为中方代表企业家之一随行,足见唐山通达韩国城的市场地位及秦英本人的影响力,这也将为通达韩国城致力于打造“中国中的小韩国”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记者走近秦英,倾听了他讲述此次参会的切身感受,描绘了通达韩国城的未来美好前景。
“打造韩国城恰恰符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这使我坚信:以通达韩国城为依托,打造‘中国中的小韩国’这条路走对了!”
早在2012年,唐山通达集团就和韩国德林纽尊公司合作,开始在丰南区建造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商务于一体的韩国城。通达掌门人秦英此次能应邀入选访韩企业家队伍,韩国城可谓是牵线“媒人”。
7月4日,按照访韩议程,习近平总书记、朴槿惠总统共同出席了“中韩经贸合作论坛”,习总书记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秦英就坐在会场的第七排位置。“我认真聆听总书记的讲话,越听越备感振奋!”秦英说,当总书记讲到中韩双方要发展贸易投资时,特意提到“双方还可以拓展地方经济合作,共同建设中韩产业园”,这令他异常兴奋:“看来,我们建设韩国城的路子走对了。目前,放眼全国,还没有一个像通达韩国城这样大规模的中韩商贸项目。今后,拓展中韩地方经济合作,我有了明显的优势。”谈及建设中韩产业园的设想,秦英情绪高涨:“我已经在向这个目标迈进了!”
秦英此言不虚。对于通达韩国城的定位,秦英的描述是:打造“中国中的小韩国”。如今,在韩国城建设正如火如荼之际,秦英已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在韩国人聚集区——北京望京社区设立办事机构,开启了京唐合作之旅。“如今,生活在望京的韩国人号称有20万。我的目标是把他们尽量多的拉到韩国城来创业。再下一步,把他们的生产基地也吸引过来,最终建设中韩产业园!”据介绍,目前,通达集团开展的京唐合作已迈出实质一步——与“中国韩人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在今年年底通达韩国城开门纳客之际,将有一批有实力的韩商陆续入驻。
“此次访韩的最大收获是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增添了做好企业的灵感。今后,相信这些宝贵财富能为韩国城注入新的活力,一定能使她行得更远!”
“此前,中韩两国人员往来每年约四五百万人次。到2016年,将实现突破1000万人次的目标。”
“今后,有望建立韩元与人民币之间的直接交易市场。”
“习总书记提议中韩普通护照短期旅行免签”
……
以上内容,都一条条清晰地记录在秦英的一部手机里面。他说,尽管自己此前多次赴韩,但很多宏观的、微观的信息是无法获取的。这些内容,都是他访韩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对韩国城而言的“利好”信息。采访中,秦英不时拿起手机翻阅,原来,在他的手机里面,还储存着若干条关于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部分讲话内容。秦英戏言:这些是我商海中的罗盘,无论任何时候,顺势而为,借势而为,才能使企业走得更好,行得更远。
顺势而为,借势而为。通达开展的京唐合作已为此作了精彩的注脚。在此次访韩期间,秦英还有更多精彩之举,不仅令同行的知名企业家们为之折服,而且也使自己的企业受益匪浅。采访中,记者看到了由中、韩、英三国文字制作的关于通达韩国城的精美宣传册。秦英说,包括这些册子在内,他此次访韩携带的所有资料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因为此前与韩方的合作已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比起其他企业,他的资料显得尤其具体、详尽,从而引起了中韩企业家们对于韩国城项目的广泛关注。秦英借势而为,把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灵感,就这样一点点注入他的思想——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秦英对此深信不疑。
更令许多随团企业家们意想不到的是,秦英此次访韩的随行人员中,居然有5名可以随时客串韩语翻译,一时间,这些“翻译”成了企业家们争相借用的“香饽饽”,秦英自然也乐得成全。“成人达己,成己达人”,秦英说,秉承古训,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行得更远。
“做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韩国城,一定要为来唐创业的韩国人、为生活在身边的父老乡亲谋福祉。”
“两国企业家要以义为先、以信为重、以诚相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至今仍在秦英的脑海中回荡,挥之不去。
“对于来韩国城创业的韩商,我们一定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秦英说,对此,自己尤其感谢市、区领导给予的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正是有了各种优惠政策,才能令他在“安商”领域得以施展拳脚。
郑淑璟是先期被吸引来韩国城经营化妆品的韩商之一。虽然韩国城计划于今年年底才开门纳客,但截至日前,她已来丰南打拼了半年的时间。“通达集团的服务很好!”这是郑淑璟最强烈的内心感受。她说,自己在中国已有7年的创业经历,之所以决定将要留在韩国城,是因为这里有爱商、亲商的深厚氛围。目前,她的爱人正陪两个孩子在韩国生活,等孩子们考试结束,一家人就会在丰南团聚了。关于孩子将来的上学问题,通达集团早有人替她安排好了。介绍到这里,郑淑璟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我招来100位韩商,就能引进100个家庭。让韩流、汉风交相辉映,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中韩文化可以多一些交流,父老乡亲能多一些就业岗位……”秦英的这笔“温情”账,不经意间坦露出了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