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把伞为何这么难?

专稿 近几年,我市不少服务窗口单位都推出过“便民伞”服务,以方便市民,既然是便民伞,借起来肯定是方便的,那情况真是这样吗?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市民借伞往往并不是很方便,除了“无伞可借”外,交押金、押身份证等规定,也让人觉得很麻烦。
下雨天“借伞难”
进入夏季,不期而至的雷雨、阵雨总是让人倍感无措,很多出门没带伞的市民致电本报记者,抱怨雨天借把伞真是太难了!
“我去过3家银行,都未见到大堂内有‘便民雨伞’的服务。一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说,一些银行网点会准备雨伞,但一般是作为礼品给部分高端客户(VIP)提供的。这已经不是一种便民服务,而是一种营销手段了!”市民李先生气愤地说。
“我们在总服务台为顾客提供应急雨伞,但非常抱歉,您必须是我商场的贵宾卡会员才能使用。”在一家商场内,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只要符合要求的顾客出示会员卡,便可以使用雨伞。而记者留心到,要成为其口中所说的贵宾卡会员,则至少需在该商场累计消费10万元。在另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内,同样有“便民雨伞”外借的服务,但顾客需要交纳30元押金,“在您归还伞的时候,只要没有损坏,我们将会把押金如数退还给您。”无独有偶,在另外一家大型购物中心,服务人员也告知记者类似的规定,其收取的押金数额为50元。
在一连锁快捷酒店,记者提出借伞时,前台接待表示他们的便民伞主要针对的是入住他们酒店的客人。在某通信运营公司营业厅,记者提出借伞要求。工作人员表示,出借雨伞的服务以前有过,但由于归还率低,而且经常被损坏,现在已经无伞可借了。
诸多推搪,让不少市民觉得借便民伞很不方便,因此望而却步。记者随机询问了16名市民,只有3人表示“会考虑去借伞”,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借把伞要押金,手续太麻烦。市民周先生说:“借一把伞要押金,还要办手续,这么麻烦,还不如淋一次雨呢!”
商家担心雨伞有借无还损失大
对于为何商家借伞时要收押金、登记信息的情况,商家表示此乃无奈之举,他们称,收取“借伞押金”实在是因为丢不起了。很多商家表示,这与少数市民有借无还,或者是借伞后不爱惜等不文明行为有关。
“你看,提供的15把伞,就剩下两把了。”某银行安保人员说。记者看到挂伞的架子上确实只有两把伞,外面的塑料封层已经没有了踪影。原本是橙黄色的伞面有些污渍,看上去污了的那一块像是灰色的,可能是弄到了油漆。另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打五六年前设立了这个便民伞架,他们已经补放了几百把伞了,这些长柄雨伞质量很好,银行现在收押金,只是希望能对借伞人有个约束。
而某超市服务台服务员小张坦言,超市之前有段时间为市民提供雨伞不用交押金,但是归还回来的雨伞却没有几把,“最多的时候,好几百把雨伞借出去后,就不见踪迹了。我们打电话给借伞者,他们也不愿退还……这些雨伞每把成本要几十元,如果一借不还或者被损坏的话,谁来承担这笔开销啊?”“以前借伞只要登记一下个人信息即可,但有人登记假信息把伞拿走,也有人经催要也不还伞,目前看来,借伞交押金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凭押金借伞,目的就是防止丢失。
“便民伞”需要双方用信任来维系
对于市民借便民伞的尴尬,很多市民认为,商家提供便民伞,本身是一件便民的好事,但需要双方用信任来维系,好借好还,才能再借不难。如果借伞人能够践诺守信,商家能够给人足够的信任度,建立起良好的秩序,便民伞方能回归其“便民”的本意。有借有还不仅仅是一把雨伞,也显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用诚信撑起“便民伞”,不仅方便你我,也因为诚信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一些单位免费提供雨伞,为被雨所困的市民解了燃眉之急,也凸显了这些单位的服务意识和较高的文明水平。个别市民借伞不还,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挫伤了免费提供雨伞单位的便民积极性,更给其他需要用伞的市民带来了无伞可用的尴尬。”退休教师王老师说。
市民韩先生则表示,要让“便民伞”真正发挥便民、利民作用,广大市民应做到诚实守信,“便民伞”提供者也不应以个别人借伞不还而低估广大市民的诚信和文明水平,而应在充分考虑市民感受且能妥善解决丢伞问题的前提下继续提供便民服务。只有这样,‘便民伞’才能达到便民的目的。” (赵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