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驴友“冈仁波齐转山”之旅19
到世界第一高峰脚下

专稿(记者杨文进) 4月28日早晨,我们经过萨嘎县城后,离开219国道,沿一条抄近的土路前往珠峰大本营。这条土路上几乎没有人,滚滚红尘中我们多次看到路边的野鸡、野兔以及阳光下粼光闪闪的佩枯错等湖泊。佩枯错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车厢内颠簸荡起的尘土非常刺鼻。
12时左右,我们在聂木拉县重新驶入318国道的柏油路面,一路相伴的希夏邦马峰的山尖像日晷的指针。希夏邦马峰,意为“气候严酷”,旧称“高僧赞峰”,海拔8013米,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最低的一座,也是唯一完全在中国境内的;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位于主脊线偏北10公里,东距珠穆朗玛峰120公里。
希夏邦马峰由三座高度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和7966米的两个峰尖。
一小时后,我们到达定日县的岗嘠镇吃午餐。这里是原定日县城所在地,俗称“老定日”,距离新的定日县城67公里,海拔4300米,离珠峰大本营约100公里,全是颠簸的盘山土路。
14时,我们出发前往珠峰大本营。路上有一条被山洪冲出的水沟,一辆轿车被困在前面,我们几个人帮忙推过去。停车时,旁边正在耕种的藏民中有一位“游离”的可爱的小女孩来看热闹,“狼眼看世界”把一些糖果、几根香蕉送给她。看着小女孩满足的样子,大家的心里充满温情。
16时50分,我们经过绒布寺后不久到达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服务区——一片卵石河滩,有四五十顶藏式帐篷围成了一圈。前几年,珠峰大本营附近唯一能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这里被开辟成了帐篷区。我们所住宿帐篷的主人洛桑说,这里10天前刚刚通电,他今年4月5日来到这里开店,10月份才回去。
17时30分,我们安顿好后,坐旅游车到4公里外的珠峰大本营参观。
旅游车在平坦的山谷中开出约10分钟就到了目的地。一块标志碑上刻有“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字样。大家纷纷登上附近一座小山的山顶,珠峰北坡的风光一览无遗,群峰之上,全世界为之俯首的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如金字塔般冷峻、威严,全身披挂着皑皑白雪(如图)。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千里迢迢跋涉而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首次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先后从北坡登上峰顶。每年的4月初到5月底,是珠峰登顶的最佳时机,这期间大本营里驻扎着来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
目前,已知登顶珠峰有14条线路,除了传统的2条外,其余的线路都难度极大。开辟新的线路,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征服任何一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是很困难的。“上山容易下山难”,珠峰80%的登山事故发生在登顶后的下撤途中。
这里也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1924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们为什么要去登珠穆朗玛?”“因为山在那里。”马洛里在珠峰8100米处遇难,他的这句话却成为登山界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