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保障 经济得实惠
乐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铺就坦途
(张野、檀咏)对于乐亭县姜各庄镇三村村民马公才来说,命运非常不公:先天性右腿残疾让他的少年时代缺少欢笑。初中毕业后,凭着超出常人的付出,他跑运输、开超市,生意越做越火。尽管家庭变故曾让他短暂沉沦,但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马公才又承揽起铝塑门窗业务。如今,马公才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据了解,在乐亭县像马公才这样的残疾人共有361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7.22%。多年来,该县始终将残疾人事业摆在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保护残疾人的政策措施。然而,如何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使他们更有尊严的生活?该县残联理事长周锦儒说:“让残疾人充分就业,继而创业,完成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残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遵循这样的理念,乐亭县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残疾人专职岗位、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库、企业用工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乐亭镇二街村村民石惠香虽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但却因肢残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县残联就业服务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推荐她到夏日集团从事文员工作。几年来,凭借着扎实的业务能力,石惠香不仅每月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而且还成为了集团的业务骨干。
残疾人因为自身条件所限,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该县在依照分散、按比例就业的原则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求做到全年审核,应收尽收。据统计,2013年全县实际征收企业残保金190万元,是2007年的近3倍。此外,该县依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特点定期开办按摩、家电维修、裁剪、超市经营等多种劳动技能培训班。许多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并由此走上创业之路。双目失明的王志学便是其中之一。1996年,年仅17岁的王志学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参加了市康复教育中心为期两年的按摩专业学习,并取得了按摩医师资格。如今,由他开办的康宁盲人按摩院每天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如此,王志学还免费培训残疾人按摩技术,有些学员还自己开办了按摩店。正因如此,2013年,王志学被评为乐亭县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
为了让残疾人更广泛就业,该县积极开展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活动,4年来共投入资金26.5万元,扶持创业对象53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建立起种植、养殖业残疾人创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通过技能培训、技术指导、资金帮助,扶持带动3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
“不仅在经济上得实惠,而且在政治上给荣誉,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存在的社会价值!”在刚刚结束的“乐亭县建设沿海强县表彰大会”上,两位肢残获奖者舒广秋和田务秋分获县级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并且舒广秋的秋华彩貂养殖厂还获得了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两名残疾人分获三项荣誉称号,这在历届表彰大会上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