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身患重病依然执着公益耄耋之年的“社区志愿者”
发布时间:2014/7/15 9:58:18 | 人感兴趣

85岁老党员张璧甘当义工24年,身患重病依然执着公益——

耄耋之年的“社区志愿者”

  专稿(施璇)“目前,我身患恶性淋巴肿瘤等多种疾病,耳聋、双眼视力低下,但头脑还比较清醒。老了,在世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但想干的事还不少,我还要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容我再多奉献一点。燃尽自己,照亮他人……”

  这是一位身患重病的老党员,在党的第93个生日到来之际,满怀深情地写给党组织的一份汇报。他,就是古冶区赵各庄街道南兴社区85岁的张璧老人,一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他是开滦赵各庄矿的先进职工,退休后的24年时间里,他又把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崇高而朴素的追求。

  从“义务工”到“编外投递员”

  1990年10月,张璧结束了46年的工作生涯,从赵矿工会图书馆正式退休。因为患脑肿瘤做过开颅手术,家人都希望他好好歇一歇,在家里享享清福。然而,就在办好退休手续的第二天,张璧就主动来到矿图书馆协助工作,编印《图书馆与读者》《书评与读后感》等小报、手册。虽说是个不拿工资的“义务工”,可他却做得一丝不苟,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

  由于工作原因,张璧接触到了矿上的残疾工友,了解到他们因为身体不便,不能及时阅读报刊的情况。于是,老人便主动承担起了为散居城乡的震残、工残、病残职工递送报刊的任务。十几年间,不管严寒酷暑,他都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雷打不动地及时把报刊送到残疾职工家中。一开始,有人不理解,说他“闲得没事干”,家人担心他的安全,一度也坚决反对。对此,他淡然回应:“我是共产党员,退休了还能给大伙儿做点事,心里高兴!”日子久了,矿上的残疾职工都认识了这个“编外投递员”,亲切地称他为“报童老张”。

  为了让更多的退休职工跟上时代步伐,2006年,张璧在王辇庄乡的小古庄、太古庄、刘家洼、马庄子四个村庄建起了退休老工人读报小组。每个月他都骑车下乡,送去《老人世界》《开滦老年通讯》《老同志之友》等读物。工伤致残的工人汪守平住在距离古冶城区7公里外的太古庄村,张璧送来的报刊使他成为村里的“明白人”,太古庄的退休工人都爱围着他一起看报、讨论时事。

  耄耋之年的“社区志愿者”

  2002年,赵各庄街道南兴社区居委会建立,看到社区人手紧张,72岁的张璧又主动登门,成为社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小到解决邻里纠纷,大到组织节庆活动,事无巨细,只要是有益于社区群众的事,他都愿意去做。

  在志愿活动中,张璧看到有老人迷路走失,家人到处张贴寻人广告。“如果他们能够随身携带身份证明,写清病况、住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不就能及时得到救助?”热心助人的张璧想到一个办法:他精心设计制作了20多张“救助联系卡”,赠送给社区里身体欠佳的老人。时隔不久,一位患有小脑萎缩的老人离家走失一天一夜,幸亏脖子上系着张璧制作的“救助联系卡”,好心人按照卡上的电话与其家人取得联系,老人才得以与家人团聚。

  身为一名党员义工,多年来,张璧老人一直关注社区环境,倾听居民心声,把大家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社区党组织,并积极献计献策。在他提交的20多条意见和建议中,有10多条被组织采纳。其中,关于原34中学至赵各庄第三小学的修路建议受到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拨款100万元,修路573米,解决了居民行路难的大问题。

  张璧老人还是党的政策的义务宣传员。2006年10月,为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倡议,他仿效古代启蒙读物《名贤集》编写了《和谐名贤集》,印刷120册分发给退休职工,还把手抄的30余册《劝学名人名言》赠送给中小学生,勉励他们奋发学习、天天向上。

  “尽力做好事,一天两天并不难。但他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真是好样的!”张璧的义举感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并带动了一批老党员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身患淋巴癌依然执着公益

  2010年,进入耄耋之年的张璧不幸患上恶性淋巴肿瘤,他所在的社区领导劝他不要再去义务帮忙,安心养病。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不为大家做点事,就觉得活着没意思。”老人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拿起相机,当起了“义务摄影师”。

  2011年,城镇居民办理社保,张璧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拍照;2012年元旦前夕,他又为古冶爱心老年公寓的30多位老人拍摄了晚年幸福照。几年间,他共为群众无偿拍摄、赠送照片2000余张。

  “我15岁就到赵各庄矿劳动,推矿车、挖煤炭,受尽了苦累。解放后,是党培养我上学深造、入党提干。我总想在有生之年为党、为群众做点什么。”在老人的心里,唯有付出、奉献才是最快乐的事。2013年4月四川芦山强震,张璧第一时间来到古冶区红十字会捐款200元,成为古冶区为灾区捐款的第一人。从2013年3月开始,他以雷锋的名义,每月向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门交纳党费10元,至今不曾间断。而他准备留给儿孙的,是一部300多万字的家庭档案,“万贯家财不如精神财富宝贵,我要把这些记忆传给后人,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去年,张璧老人在电视上看到可以捐献遗体的新闻后,决定捐赠遗体,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和他一起写下了《捐献遗体申请书》,并郑重地签字盖章。“我早就想好了,人这一生,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把身体捐献出去了,还可以为国家医学研究做点贡献!”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6 22:40:1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