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平:我在担运连当司务长
发布时间:2010/9/29 22:17:25 | 人感兴趣

英雄回首60年
——寻访志愿军老战士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平:我在担运连当司务长

    86岁的赵平是位可爱的老人,回忆往事时或哭或笑,一副性情中人的模样。在乐亭县中堡王庄乡前沙铺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儿里,这位志愿军老战士向记者讲述了他抗美援朝的经历,回忆虽然是片断的,却充满激情。

  用无烟灶“炒”蛋粉

  时隔近60年,赵平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在1951年五月初五随部队入朝的。“当时我是68军204师611团担运连的司务长,主管后勤工作。”

  刚入朝的时候,由于美军飞机不间断轰炸,志愿军部队白天不敢生火做饭,特别是在战斗前沿,一旦有烟冒起来,敌人就是一通炮击。“上面是飞机,下面是大炮,咱们运输的粮食被炸毁,前线指战员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只能用冷水拌炒米、炒面充饥。后来全靠无烟灶,才解决了做饭的问题。”老人解释说,“无烟灶,就是在生火的灶上向两边挖两条散烟的管道,每隔两米左右开一个散烟孔。由于管道长,散烟孔多,烟能够分散冒出,敌人就很难发现。”随着无烟灶的推广,前线指战员终于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赵平这个司务长别提多高兴了。

  “吃过蛋粉吗?”赵平老人问记者。“由于新鲜鸡蛋不易运输和保存,国内供应志愿军很多特制的全蛋粉,炒出来和鸡蛋口感差不多。可是前线没有锅,炊事班就用一个大汽油桶改造成‘平底锅’,把蛋粉放在里面,加点水‘炒’熟。”老人笑着说。

  入朝之初,赵平曾经到平壤购买蔬菜,后来敌军实行“焦土战略”,“什么都被炸没了”。战士们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出现了口腔溃疡、夜盲症和浮肿,赵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在山上挖到了朝鲜特产的高丽参,就煮水给战士们喝,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了这些症状。

  到了1953年春,运输通道更加通畅,全军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很大改善。“大米白面,猪肉、牛肉、鱼肉罐头供应充足,后方还送来了维生素丸和肝粒等保健品。”

  生命铺就的运输线

  为了居住和隐藏物资,担运连在驻地山坡上修建了防空洞。“在地下挖个房子那么大的洞,砍来粗树干,沿着洞壁围成一圈,上面架上树干,再压上几层石头,一个防空洞就修好了。后方运来的粮食就堆在洞外,用防雨布、衣服和树枝做掩护。”长达3年的时间里,赵平一直睡在粮食堆旁。

  担运连承担着向前沿阵地运送粮食、弹药的任务。“从驻地到阵地,只有一人多宽的山路可供通行,运送东西全靠连里的战士肩挑手抬,我们个个有一副铁肩膀。”赵平老人回忆,“有时需要往前线运送六零炮弹,箱子太沉,每人就把4、5个炮弹捆起来背到身上。开始大家还怕遇上炮火,后来就啥也不怕了。”

  冬天,山上的积雪没过小腿,担运连的战士把钉子绑在棉鞋底,硬是在冰雪中开出一条条通路。“遇到敌人进攻,我就把眼睛一闭,手一撒,顺着冰雪向山下出溜,心想摔死了不算,摔不死再上前沿。”

  对于赵平而言,最难过的,是亲眼目睹朝夕相伴的战友牺牲。“我们连的指导员带队去前线送粮,走着走着,敌人的炮弹打了过来,指导员的胳膊、腿都被炸散架了,手里还紧紧握着枪。”泪水从老人脸上滑落。

  “我送走的战友太多了。有一个叫陈戴才(音)的通讯兵,才19岁,山东人。为给前线送信,跟着担运连一起上山,正和我们有说有笑,一颗炮弹‘呼’地落下来,人就被炸飞了。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就这么没了!”“开始炊事班做170多个人的饭,后来越做越少,越做越少,打到最后只剩下3个人。”说到这里,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青山处处埋忠骨

  “前线每天都有人牺牲,我们把战友的遗体抬下来,掩埋在朝鲜的大山里。有时三五具埋在一起,有时十几具埋在一起。”赵平老人回忆,“在志愿军军服的左衣襟上,有一块写着战士姓名、籍贯、所属部队的证章,有人牺牲了,我们就把这个证章撕下来,上交给团里。最多的一次,我交给团里90多个。”

  担运连驻地有时会临时收容战俘,有美国兵,也有李承晚兵。“因为很多战友牺牲,大家对他们都义愤填膺,但上级下了命令,要优待俘虏。志愿军战士吃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每月团里还配给他们一定数量的肉、糖、香烟或烟丝。”停战的消息传来,阵地上没有欢呼,“大家都打红了眼,就想给死去的战友报仇。”

  由于常年居住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赵平老人的双腿留下了风湿。1955年带病复员返乡后,赵平娶妻生子,先后在县信用合作社、粮食局等部门工作,还曾担任村副书记、治保主任。“现在享受县里的生活和医疗补助,儿女也孝顺,日子过得挺知足。”老人平时很少讲起在朝鲜的日子,却始终珍藏着和平万岁、金日成和抗美援朝这三枚纪念章。

  时光荏苒。60年过去了,赵平老人最不能忘怀的就是长眠在朝鲜山岗上的战友们——“没有棺材,也没有墓碑。再去找,肯定找不到了。”可是,那漫山遍野火红的金达莱,不正是烈士们的墓志铭吗?(胡杨  赵春卉/文、刘云桥/摄)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10 23:45:0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