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轮中央巡视“问题清单”近期密集曝光。根据中纪委公布巡视组对河南、辽宁、复旦大学和中粮集团的反馈意见,其中中粮集团“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等奢侈浪费问题突出”。(经济参考报7月9日)
网民认为,中粮公款打高尔夫甩不开“腐败”的嫌疑,同时暴露出央企公司治理黑洞和监管的缺位。建议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积极完善央企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央企经营管理的社会化监督网络体系,杜绝奢侈浪费现象重演。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猛药去疴惩治腐败,我们看到党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三公经费”管理也更加严格。相比党政机关而言,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灵活,而且具有盈利性,表面上看企业效益好,花钱当然就可以更“大方”。其实不然,央企本身就是国家所有,而且往往掌控着国家资源,这些企业对国家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央企也是全国人民的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他们只能代表人民行使管理职责,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乱花国家的每一分钱、不能乱花人民的每一份钱。
像中粮集团这样用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等奢侈浪费问题,其实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堵住这个漏洞,还不知有多少国家资金会这样从球杆上白白流走,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央企资金的监管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央企资金管理也要更加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他们的“自留地”有人监督,有人把关。
(江烟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