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宝静为爱坚守 柔弱双肩勇挑生活重担
专稿(郑立娜 么玉儒 梁赞英) 邢宝静是丰润交通运输局路政执法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17年前,她的丈夫突患强迫性抑郁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邢宝静不离不弃,一边伺候丈夫,一边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和幼小的女儿。面对命运,邢宝静一次次咬紧牙关,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坚守、什么叫孝顺。
不幸降临
她照顾丈夫不离不弃
邢宝静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丈夫是唐钢炼焦制气厂的工人,公公是企业退休职工,婆婆是位善良的家庭妇女。1995年,女儿的降生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快乐。
然而,在1998年,身体一向健康的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强迫性抑郁症。患病后的丈夫丧失了工作能力和自理能力,心理非常脆弱,不能和人交往,不能踏出家门半步,更拒绝和别人交流,甚至曾多次打开煤气管道阀门自杀。“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在担忧和恐惧中度过,晚上睡觉前都要把家里的刀具藏起来。”一次她下班回到家,看到丈夫正不停用头撞墙,邢宝静拼命拦下丈夫,像哄小孩一样劝说半天,丈夫的情绪才渐渐平稳下来。身心憔悴的邢宝静来不及休息,又赶忙去照顾女儿,孩子已经被爸爸的状况吓得战战兢兢,一个人躲到阳台不敢吱声。邢宝静像掉入了无底的黑洞,绝望、崩溃感压得她喘不过气,她想要结束这一切离开这个“家”。乖巧的女儿看出了她的心思,哭着对她说:“妈妈,不能让爸爸死啊,如果他死了我就没有爸爸了,妈妈你别走,别扔下我和爸爸,你走了,我们怎么办?”望着泪流满面的女儿和饱受病痛折磨的丈夫,邢宝静暗暗责备自己自私,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愧对女儿和丈夫。从那一刻起,邢宝静下定决心,为了女儿和丈夫,她必须坚强。为了给丈夫看病,邢宝静和公公带丈夫跑遍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大小医院,前后花费了20多万元,几乎花光家里所有积蓄,那几年连给女儿买个普通玩具她都舍不得。
2013年春节刚过,邢宝静的丈夫因常年抑郁,导致全身免疫机能紊乱,突发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2014年4月份,他又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住进了医院。在医生全力救治下,丈夫的病情奇迹般一天天好转。
公婆病重
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
作为儿媳,邢宝静对待公公婆婆就像自己的亲生父母。平时一有空闲,她就去帮公婆收拾屋子、缝补洗涮,公公婆婆的衣服被褥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平时邢宝静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她却从不亏待老人,每到换季,都会给两位老人按时添置衣服,从不间断。老人生活俭朴,舍不得花钱。邢宝静每次给公婆买吃的、用的、穿的,都故意将价钱报低。有一次邢宝静花35元买了一斤公公爱吃的牛蹄筋,吃饭时公公问花了多少钱,邢宝静张口就说:“您快吃吧,特价,才20元一斤。”老人笑了,一边吃一边说:“这蹄筋真香啊。”看着老人幸福的样子,邢宝静心里暖暖的。
两位老人都患有糖尿病。2011年,邢宝静的婆婆因糖尿病并发症转成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为方便照顾婆婆和家庭,邢宝静求朋友联系了离家稍近的医院给婆婆做透析。由于婆婆身体非常虚弱,医院一度拒绝收治,邢宝静苦苦哀求,她的诚恳和孝心最终感动了院长。婆婆每星期去医院透析三次,每次都是邢宝静去送,透析完她再将婆婆送回家,直至一年后老人患脑出血安然离世。
在婆婆患病期间,邢宝静公公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糖尿病、心脏病日渐加重。从2012年开始,公公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每次住院也都是邢宝静照顾。邢宝静的婆婆去世对公公的打击很大,为安慰老人,邢宝静更是每天都到公公那里给他做饭、陪他吃饭,即使不在那里吃饭也要到那儿多坐一会儿,和他说说话,以免老人寂寞。
含辛茹苦
她抚养女儿长大成人
提起女儿,邢宝静就忍不住心酸。多年来,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女儿的生活过得很清苦,不要说玩具,即便新衣服也很少买。但让邢宝静欣慰的是,女儿很懂事,很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还能力所能及地帮她做些简单的家务,学习也知道努力。“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可丈夫常年抑郁不和人交流,根本不懂得如何关心照顾女儿。每次带女儿出门,看到别人一家三口牵手散步的情景时,女儿都会羡慕地说‘要是爸爸能和我们一起,该多好呀’。”每次听到女儿的话,邢宝静心里都像刀子扎的那样疼,她何尝不想有个幸福完整的家!为了让女儿身心发展不受影响,邢宝静努力扮演着慈母、严父、良师益友等多重角色。在家里,她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让女儿时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学习上,她注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无论学什么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生活中,她勤于和女儿沟通,做女儿的知心朋友,发现孩子的长处就积极鼓励和赞美,给女儿更多自信和力量。多年来,邢宝静就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因为她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好孩子,对得起孩子。在她的悉心教育和感染下,女儿成长为一名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阳光女孩。2013年,邢宝静的女儿如愿考上河北传媒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