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担保贷款助1.9万人次创业
(记者郑芃芃 通讯员郭彤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扎扎实实为创业者提供帮扶援助,实施“一增、一降、一扩充、一拓宽、一联合”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模式,充分解决创业人员资金不足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截至6月底,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累计10.6亿元,直接扶持1.9万人次成功创业,带动7.8万人就业。同时,为10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贴息贷款2.17亿元。
通过“一增”模式,让政策覆盖更多自主创业人员。创业服务对象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有创业愿望的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养殖户等。他们均可申请办理期限不超过2年、额度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政府部门认定后,可以申请不超过2年,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
采取“一降”行动,降低创业人员贷款担保门槛。我市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之初,只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信誉担保。目前,逐步形成了以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为基础,将唐钢集团、开滦集团等35家优势企业的在职职工纳入范围的个人信誉担保人群,极大提升了创业人员贷款担保人员范围。
实施“一扩充”,扩充龙头企业为主要“信誉担保者”。针对全市部分自主创业人员(养殖户、种植户、商户等)寻找信誉担保人相对较难的实际,积极联系工商、财政、金融等相关单位,创新反担保模式,将龙头企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纳入担保体系。目前,我市73家龙头企业担保模式已经成为我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中主要信誉担保模式。 开展“一拓宽”活动,拓宽申报渠道,增加放款网点。以前,自主创业人员仅能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申报,仅有市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一家发放贷款。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为龙头,妇联、共青团积极参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3条申报渠道;贷款发放金融机构也发展成以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辅的相互竞争局面。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在市中心开设了5个服务网点为创业者提供便捷服务。
实施“一联合”模式,目前,市担保中心与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采取了联合受理、联合考察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双方已受理1100余人,考察了9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