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微博爆料:14日,义乌工业园区张浒村村民80岁老人下跪向官员哭求反映问题,官员面对下跪无动于衷还笑容灿烂。中午,义乌工业园区针对此事回应称,真相并非如此,其间有村民跟该工作人员打招呼,他礼节性微笑回应。(7月15日人民网)
因笑惹祸的,不止这位“微笑官员”。武汉11岁男童小志在某小区蓄水池不幸溺亡,其父母与街道干部协商时,发现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大立“面露笑容”,质疑其诚意。当地回应:朱大立天生一副笑眯眯的“福相”,引发误会。陕西“表哥”杨达才,也曾“跌倒在这坑里”:他在延安车祸现场的那一笑,引来人肉无数;而学者唐钧,也因在电视上含笑点评民工冻死事件,受到广泛质疑。原因无他,就因这笑太“违和”,触犯了公众情绪。
几位官员,都因不太合时宜的笑,落下“冷血”之名,也成了舆论靶心,公众怒斥。男童溺亡、老人跪地,都太过沉重,官员应当心怀痛感,可他们在现场非但未露哀色,反而面露笑容,这看上去不合情理。
官员或许对村民的下跪司空见惯,据报导义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表示,网传“面对群众跪求无动于衷”,事情真相并非如此。村民为建混泥土搅拌站堵办公楼,工作人员出面劝说,三名家属抱住一名工作人员的腿一个多小时;男子面对多位老人的跪地哭求而笑容满面,系期间有村民跟他打招呼,他礼节性的微笑回应。“一个多小时”的下跪,以及“礼节性的微笑回应”其实并不能成为当地政府辩解的理由,至少看起来官员对现实的矛盾无动于衷,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也无视公众的观感,此时此刻能笑得出来,而且笑得如此灿烂,你说再多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只会越描越黑。
另一方面,在关注官员表情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行动,关注事件的后续处理,防止“烂尾事故”的出现。在这个新闻中,我们在纠结官员表情微笑的同时,更应该用媒体监督的力量将该事件所反映问题的事实报道出来,并保持后续的追踪报道,这样或许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新闻。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