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谢幕,作为看客的中国人,被网友套用时髦的广告词戏称为“中国足球队,专注输球30年!我们不进球,我们只是足球的搬运工”。在足球人才的培养机制上,我们有何弊病?为什么几乎30年止步不前?
有专家认为:中国有梅西,但可能在开拖拉机。
根据英格兰阿森纳俱乐部的统计,大约20万个孩子中才有可能出现一个世界级球星。以此估计,中国两亿多孩子中应该隐藏着1000个世界级球星,而我们怎么能使他们沉睡的天赋得到表达呢?抛开人种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条件上,我们还不如巴西、阿根廷吗?
记者曾有幸采访到原国家篮球二司司长杨伯庸,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专门拨款1万元,让当时在上海少年体校、瘦骨嶙峋的姚明用于长身体,并专门嘱咐有关人员对他进行保护。而我市一位教练曾说,如果姚明生长在别的省市,也许早就被打残了。从少年队、青年队到成年队,一级一级签订的为了出成绩的责任状,不可能对这样的天才进行保护性开发,教练们为了一己之私很可能让自己的弟子们倾其所有、伤病累累。
吃胡萝卜、土豆长大的梅西,少年时代曾罹患侏儒症,家人无法筹集每月高达900美元的医疗费,是一名球探说服巴塞罗那俱乐部挽救了这位天才少年。记者在呼吁建立我们的球探队伍的同时,也希望国内顺应时代潮流成立的一些少年足球学校,把令人咋舌的入学费用降下来,那不是有天赋、希望摆脱命运的穷孩子所能跨过的门槛。
(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