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会确定一批后进村,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比如派驻工作组、安排资金倾斜等方式,对后进村进行提升转化。然而后进村转化效果如何,怎样才算转化完成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没有完善的评判手段。
一般来说,派驻后进村工作组会通过召开农村两委班子会议、走访村民代表等方式了解村情概况,把握村内存在问题,找准帮扶重点,确定帮扶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制定转化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到相关档案留存和转化结果汇报,“一条龙”下来无一不是在用文字说话。用文字和数据说话对于机关工作来说本没有错,但在某些地方把文字材料当作工作的一切,甚至当作评判后进村转化效果的唯一手段未免有失偏颇。
后进村之所以后进,除了经济发展落后外,有的还存在着社会治安不稳、信访矛盾突出、民主管理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转化效果并不是都能通过文字和数据反映出来。经济发展可以看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社会治安可以看违法案件发生概率,那么信访矛盾、民主管理等只能通过入村走访,让群众来评判转化效果。
评判后进村转化效果,听取汇报和查阅档案是一种重要手段,但后进村转化结果到底怎么样,还是应该让群众来说话,因为他们是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后进村转化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最有发言权。
总之,后进村转化效果不是全部都能够通过文字材料体现出来,而且文字材料还可能存在着作假。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依据本地区后进村转化的实际,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通过档案查阅、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群众考评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多方位、广角度、立体化的后进村转化评判体系,让后进村切实得到提升,让后进村群众得到实惠。
(范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