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基础须实事求是
专稿 (宗玉田)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协调处理好群众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十分重要。应该说,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我们曾经下过很大功夫,取得了巩固政权、维护团结、促进发展等功效,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层基础建设存在滞后问题。基层基础工作,需要久久为功,需要扎扎实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抓好。
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意义
基层既是导致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节”。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依靠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行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需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的扎实工作;党的良好形象,需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去树立和维护。只有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才能更加牢固,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国际形势越是复杂多变,现实社会越是深刻变革,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就越需要抓好基层打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
1.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逐步筑牢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先富不能共富不会有利于社会和谐,只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提高低收入者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基层百姓,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激发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的自觉性,进而形成促发展、促和谐的整体合力。
2.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只有既抓农村、又抓社区;既抓国有企业,又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特别是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切实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才能把发生在基层的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在萌芽状态。
3.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基层群众的民主和法治素质越来越高,基层民主机制才会越来越健全,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只有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素质,不断增强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才会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实的基层基础建设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下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过去可以说一呼百应、众志成城,但现在不少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没有信任感,甚至反感、作对,越是号召的,越得不到支持。
2.部分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一些公务人员不能在基层安心工作,不能适应基层环境,连和群众打交道都不会,更不要说会说群众的语言,也不能帮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对其失去信心和希望。
3.部分农村、社区的干部素质不高,甚至有些曾犯过错误或触犯过法律的人员利用基层民主机制存在的缺陷竞选到岗,再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吃拿卡要、欺骗打骂等现象,造成群众产生对党和政府的怨言与不满。
4.部分地方基层工作力量不够,基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再加上编制原因,二线人员不在岗却占编,造成人员补充不及时。会干活的人本就不多,再有机关抽调力量,工作的力量更分散。
5.部分地方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奖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工作是“慢工细活”,而且很多基础工作的内容是无法量化考核的,而目前的考评体系,则往往侧重于“量”的考评。另外,基层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提职提级等方面都不如机关,使得一些公务人员心理失衡,满足于工作的一般化。
6.部分地方的基层基础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没有真正在基层基础工作上下“真”功夫,重视停留在嘴上,过多地在显绩、短期能见效、迎合领导口味的工作上下功夫,对中央在基层基础方面的要求满足于喊口号,满足于应付对付,不能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形成上下糊弄、视而不见等现象,基层检查专挑过得去的地方看,直到出了问题再后悔。
夯实基层基础的路径
基层基础工作很重要,方方面面工作的基层基础工作都不能等闲视之,疏忽不得,必须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结合当前的实际,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理想信念的灌输教育,打牢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使得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支柱,使得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爱国理念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理想信念越坚定,目标越远大,追求越执著,就越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城镇新建社区、商贸市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力度,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网络体系,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关键要把每一个支部建设好,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立落实党组织经费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为基层组织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3.切实促进群众工作基础。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积极排查和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4.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基础。要加强学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深入开展以“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的业务大练兵,全面提升适应新时期基层工作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行结对帮扶、党建指导员制度,强化督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把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层层分解任务指标,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工作有动力。
5.切实动摇形式主义的基础。形式主义位居“四风”之首。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对形式主义的基础加以动摇。形式主义不是“突发病”,也不是“一次性病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克服形式主义,就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决不能想当然地发文件、出政策、上项目、搞活动。老百姓讲究的是真金白银,看重的是实利实惠,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克服形式主义,就要从解决群众问题、谋求民生福祉做起。帮扶活动不能搞“一阵风”,少些突击式的走访慰问和作秀式的调研探访;解决基层发展问题不能停留于送袋种子、搞个培训、建个基地,要在打开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建立发展体系上下真功夫。
(作者系唐山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