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于日前公映,首日票房1.1亿元,创造国产2D电影票房纪录。该片首映三天票房突破2.5亿元,比前两部成绩都要高。但《小时代3》的口碑依旧低下,延续了该系列电影第一部以来“骂声与票房齐飞”的趋势(据7月21日《北京日报》)。
骂声与票房齐飞,口水与尖叫共舞,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郭敬明是个奇才!在延续了前两部的“两极分化”之后,《小时代3》依然如此,我们除了佩服,还能如何呢?如若我们真的很讨厌这种郭敬明模式,非得探究打败郭敬明模式的方法,那我们必须明白《小时代》系列为何能在骂声一片中让票房飞舞。
显而易见,喜欢《小时代》系列,为之疯狂的观众大多是“90后”“00后”年轻人,而持质疑态度的则基本上是在这些观众的长辈。两代人之间,本身就有着难以逾越的思想鸿沟,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这种代沟的宽度越发加大。如果说几十年前父子、母子的代沟还仅仅是在婚恋等个别方面的话,那今天的代沟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小时代》系列的褒贬两极分化,既是两种不同年代价值观念冲突的“战果”,同时也是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代沟在现实的“票房化”体现。
《小时代》系列的确将物质理念、金钱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但它也抓住了年轻人内心的痛处。一如郭敬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观众大多是女孩,你只有打女孩的软肋,她才能感同身受。”其实人都有内心的痛楚,认真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年轻人生命中存在的“小时代”元素罢了。《小时代3》中有一句求婚的台词:“顾里,你愿意把你的名字写在我的房产证上吗?你愿意将我们两个的银行账户合并成一个吗?山无棱,天地合,也不撕存折!”这很搞笑,也很现实,同时也很残酷。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痛恨这些人篡改了我们的精神支柱,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种漠视,造就了骂声;但这些迎合了年轻人内心深处阵痛的想法,却造就了票房。
口碑,打不败票房,这本是电影界的常事。但在《小时代》系列里,这种“常事”就成了规律。我猜测,郭敬明在构思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老人”“中年人”这些群体的感受,而是一味地在口味上“取悦”青少年。在青少年逆反的心理中,越是敌人反对的,越是我们喜欢的。青少年与自己的父辈的矛盾冲突,基本上是这样。年老的人,总是想以保护的名义指挥年轻人,而年轻人却偏不乐意这样,他们有自己的路,于是就冲突了。这种冲突,就像《小时代3》中的那几句对白。年老的人说,“我管你啊,我从小到大管你管到现在管得还不够吗?”年轻的人回答,“你能管我一辈子吗?”年老的人很自信地说,“我愿意!”可是,这可能吗?
就是因为这样,郭敬明在骂声中赚翻了。如果没有骂声,那《小时代》系列就没有这么高的票房,那就说明郭敬明失败了;今天这个局面,骂声与票房齐飞,恰恰说明郭敬明胜利了。这既是商业营销的胜利,又何尝不是心理战术的胜利?我想,如果我们大人想要扭转这种郭敬明称雄的局面,还是少骂几句,多思考一下年轻人的想法,然后再付诸行动,或许效果会好一点。
(姜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