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解读之三
文 明
专稿 (王艳萍)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在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24字新规定中,文明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四项要求之一。今年2月,市委书记姜德果同志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针对这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必须深入宣传、深刻领会、扎实推进,才能真正以文明等24字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凝聚起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礼貌的风尚源远流长。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开始,我们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明始终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国家层面上价值目标的重要内容,文明与富强、民主、和谐融为一体,并且上联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下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表明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具有统领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公共文明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我市必须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必须要引导全市人民牢固树立文明价值理念。通过深入的理论宣传和研究,把文明的价值理念讲透彻,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和传递给每个人,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以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总揽,把文明的价值理念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入到弘扬唐山精神上,真正把我市的大钊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当代愚公精神、抗震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密切结合起来,深入于我市干部和群众的心中,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潜能。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必须要落实到提升我市整体文明素质上。我们要继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和丰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型街道、文明家庭的创建形式,在全市深入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学校开学、毕业典礼等场合,要遵照规定升挂国旗、奏唱国歌;研究制定有唐山特色的“成人礼”宣誓仪式及重大哀悼纪念礼仪;持久开展文明市民、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对不文明现象加强教育引导和专项治理。巩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成果,完善文明城市长效建设机制。教育引导群众自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关键在于强化价值实践、道德养成。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生动诠释。诸如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加强社会心态引导,建设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丰富多彩的出版作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继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善行河北·美在唐山”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巡回宣讲报告会、优秀人物的评选等为主要内容的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选树宣传学习各类先进典型,采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来创新我们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传播文明风尚,提升公共文明水平,为加快“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