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承楼2100余位回迁居民将喜迁新居

图为回迁居民孟晓滨一家在选取新居。李国华摄
7月27日一大早,燕承楼回迁区域选房工作还未正式开始,已有部分居民赶到现场。从即日开始,燕承楼2100余位居民将陆续选房,领取新房钥匙,喜迁新居。
孟晓滨一家3口早晨6点多钟就赶到了选房现场。和老邻居谈起回迁房质量,孟晓滨挑起了大拇指,“广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早就领我们看房了,80多米的楼间距,跟商品楼一个品质,说实话,我还真挑不出啥毛病!”一席话语,引得居民们阵阵附和。
燕承楼区域改造项目位于凤凰大厦以南,建设南路以东,抗震纪念碑广场以西,大钊公园以北区域,总占地47.45亩。项目拆迁前原有建筑面积31313平方米,其中住宅楼13栋,29114平方米,涉及居民526户,户籍人口2100人,商业、办公用房,配套公建9处,2199平方米。
上午8时30分,选房正式开始。记者看到,来到选房现场的很多居民是祖孙三代,马晓云一家3口就结合了“老中幼”3种力量。用马晓云的话说,他们一家三代都是燕承楼的“土著”,原来三代5口挤在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早签约早选房,我们是第一户!”闲聊间,马晓云就选好了一套101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子户型早就看好了,今天就可以拿到新房钥匙。”
记者从该区域回迁指挥部获悉,此次回迁共涉及526户,2100多名居民。为保障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燕承楼区域改造项目指挥部就回迁户型方案设计多次和项目单位进行对接。2011年2月18日至2月25日,就针对回迁户型设计方案,逐户征求了意见,对回迁户型进行修改完善,并保证回迁楼和商品楼品质一致,共享一种环境,同时督导项目单位对回迁住宅优先设计、优先施工、优先回迁入住。
指挥部前期工作小组自2014年6月12日开始工作后,选房工作组通过现场验收、现场核实房源、核对户型、查阅住建部门实测报告等程序,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选房规则和选房流程图,设计印制户型图和选房层次对应图表;协议组对所有的拆迁协议逐一进行了调阅,对每户回迁居民的特殊情况逐一进行梳理,对存在的个性问题经过多次商议,制定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选房技术组和协议组共同对13种户型各自的刚性需求和调剂方案进行分析和研判,在以回迁顺利进行为总基调的基础上经过多轮商议确定了具体回迁工作方案和后续调换方案,把对居民有利的阳台半算、减少公摊、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放、地下室购买等惠民条件通过与开发单位多次协商达成共识;前期工作组工作人员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已顺利完成该区域的回迁筹备工作。目前回迁楼已建设完毕,并通过了各部门单项验收、质监站四方验收,取得了联合验收报告,达到了回迁入住标准。
(费保坚 李国华 王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