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有多少“保险箱”在反腐行动中被打落
发布时间:2014/7/29 8:53:10 | 人感兴趣

  7月23日19时30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一条消息再次引发山西官场震动。山西省纪委常务副书记杨森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舆论注意到,当天的《山西日报》刊发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从政治立场政治纪律高度看待山西反腐》。也有媒体历数近期落马的纪检官员,从中央纪委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到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更有同时任中纪委委员的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曾经在纪委长期工作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

  查办贪官雷厉风行,发布信息及时高效,官员落马毫无征兆,这些反腐行动的新特点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纪检干部自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不护短,查办涉嫌贪腐行为一视同仁,也是令舆论感叹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一个干部调往纪委任职,常常被同僚私下恭贺、调侃为“进了保险箱”,意思就是纪委是查办别人的,既然进入了这样的组织,就成为“内部人”,谁能对组织的“内部人”下手呢?所以,不管过去是否有贪腐方面的“冒险”和“高危”行为,一旦进入纪委,就意味着此后的从政生涯可以“高枕无忧”。并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照顾一下昔日有交情的“好朋友”和“小兄弟”。如今,已无法猜测杨森林调任纪委之时的心态,但从官员的普遍心理而言,他可能不会想到在纪委的岗位上“出事”。

  同样不会想到“出事”的,还有已经或即将退休的官员们。根据干部管理制度,退休意味着“无官一身轻”,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尾一样,“从此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因为退休,昔日的辉煌、失落都成为过往云烟。以往的恩怨纠葛也一了百了,了无痕迹。正是这种心态,带来了一些“主要领导”的焦虑、紧迫感,既然掌握干部升迁大权,何不赶紧拿其做交易,提拔一些亲信,等到自己退休以后,还可以利用这些人“感恩”“报恩”心理继续获得利益。同时,收受贿赂,权钱交易,试图退休前“最后捞一把”。因此,一些涉嫌贪腐的官员往往会陷入“59岁现象”。“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思维趋势下,一些官员很在意“抓紧时间为自己找后路”,而从后来受到法纪追究的结果来看,这种做法恰恰断了自己的后路,身陷囹圄,在高墙中度日,不知这些官员怎样书写自己的“忏悔录”。

  同样被扫进垃圾堆的,还有“关系硬”“背后有人”的潜规则。雷霆万钧的反腐行动中,就像《山西日报》署名文章所说“不管什么人,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不管涉及多少人、影响范围有多广,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不管身在纪委,还是已经退休,或者“朝里有人”,这些传统“保险箱”的失落显示着令人瞩目的新变化。

  (刘畅)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7 1:08:39,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