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超强台风“威马逊”受灾的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群众,收到了民政部门发送的发霉食品。海南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在21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7月22日,人民网)
报道称: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村民在衣食紧缺的情况下,每户得到当地政府7箱水和2箱面包的救助。然而村民发现,面包因发霉而无法食用,而食品袋上却写着保质期为半年的面包,竟然在短短的20天就发霉,这实在让人不解。千里迢迢运来的救灾物资,缘何会发霉,虽然事件正在调查之中,但发霉的面包无法食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在往灾区人民的心口上撒盐。遭遇天灾本应受到心理上的安慰、物质上的帮扶,但是面包“发霉”事件的发生,却让百姓寒了心,加剧了百姓的灾后恐惧感。
在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一次次让公众神经紧绷,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个体经营者到连锁快餐,中国人的餐桌似乎总也摆脱不了问题食品的阴影,这次甚至蔓延至救灾物资上,真是让人难堪,被人耻笑。
众所周知,救灾物资代表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救灾”二字已经限定了物资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缺衣少食、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一批救灾物资的好坏和运送是否及时,不仅关系到受灾群众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生命和健康的安全。而当救灾物资被历经千辛万苦送到灾区后,却被发现是“有毒”食品,这让人情何以堪。
面包发霉看似偶然,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保质期为半年的面包不会无缘无故地在短短20天发霉,其中定有人为因素,可能是一些不法商家擅自篡改了生产时间、保质期限;可能是生产后或运输中没有妥善保管;可能是政府采购中有人搞暗箱操作等等,林林总总的原因在真相未公布之前都会被人们大吐口水。不管原因几何,笔者认为,我们公众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耐心的等待真相的公布,相信真相能很快大白,希望政府会给群众一个交待,更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能给予更高的重视。
(李兴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