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伤员刘瑞芬 兖州有我的好姐妹
专稿 (记者 刘庄子)“我现在的健康是用兖州恩人的汗水换来的,是兖州给了我积极生活的勇气。兖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那里有我的好姐妹!”38年过去了,一头青丝已生出了白发。提起救助过自己的兖州姐妹,唐山地震伤员刘瑞芬心中有诉不完的感恩之情。
和许多唐山人一样,1976年7月28日成了刘瑞芬人生的转折点。那夜, 27岁的她正在人民医院4楼病房护理身患重病的舅妈,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医院楼摧毁。刘瑞芬被一位好心人从废墟中背出来时,左小腿开放性骨折。8月4日,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刘瑞芬被送往山东兖州解放军91医院救治。
没有亲友,没带现金,身上的背心和短裤成了刘瑞芬仅有的身外之物。抵达这座陌生的城市,深深的无助感袭上她的心头。22岁的韩敏是医院内科的护士长,由于骨科医务人员紧张,她被委派为唐山伤员刘瑞芬提供医疗护理。
“韩敏每天除了给我换药,还主动为我擦洗身体、整理头发,拿来自己干净的衣服帮我换上。炎热的夏季,我的身上总是很清爽,而韩敏则累得大汗淋漓。”韩敏左右不离的陪伴,让刘瑞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断骨渐渐愈合,刘瑞芬的心情也逐渐平复。然而坏消息也随之而来:骨头断裂处长歪了,即使恢复也无法正常行走,需要通过手术将断骨重新连接。害怕疼痛的刘瑞芬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手术,这让韩敏急在心上,不停劝说她尽快手术。“她是真心替我着急,所以我决定接受手术。就是再疼也要坚持,不能再让韩敏为我担心了。”刘瑞芬说,术后,韩敏对她的照顾更加用心。
1个月过去了,受伤较轻的唐山伤员启程返唐,刘瑞芬有了与家人联系的机会。数日后,她惊喜地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然而打开一看,刘瑞芬如五雷轰顶,父亲在信中透露,与她结婚仅1年的丈夫在地震中不幸罹难。“在异地养伤的日子里,对亲人的牵挂时刻煎熬着我的心。丈夫能幸免于难,是支撑我生命的精神支柱。”然而,微薄的希望像秋叶一样被风无情地吹落,刘瑞芬一下子感到天都要塌了。小两口的幸福生活刚开始就戛然而止,惋惜和痛心更是瞬间涌入了韩敏的心,她禁不住与刘瑞芬抱头痛哭。
终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原本身体已经好转的刘瑞芬日渐消瘦。韩敏时刻陪伴,小心呵护着她脆弱的心。1977年初,刘瑞芬伤愈该回唐了。5个月来的朝夕相处,让她深感山东人民的热情和真诚。“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在我的心里,韩敏早就成了亲人。要离开,真的很不舍。”刘瑞芬临走前,韩敏还买了大袋的水果和粮食,并让未婚夫亲自送到唐山。
虽然相距数百公里,但姐妹俩的联系从未中断过,两家人也偶尔互相登门拜访,相处得极为融洽。“困难的时候人家尽全力帮咱,咱们怎能忘记这恩德呢!”刘瑞芬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时,她会邀请韩敏一家人来唐,带他们逛逛唐山,感受新唐山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