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京华时报消息:在北大开办的高达66万元的培训班里,有近一半学员是官员。原本面对工商界人士的培训班,成为官商共生的“名利场”和“资源聚集地”。
国家鼓励公务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学习、培训。然而,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不少官员成为社会上一些“天价”培训班的主要目标。
几十万元的培训费用、一月三两天的课程安排、“带你玩”的培训内容,不仅让培训班沦为党政干部学习的“秀场”,更成为官商裙带交结、权钱交际的“名利场”。
款报销学费涉嫌腐败:单位报销意味着官员利用职权之便,有滥用职权的嫌疑;培训机构给官员免学费,也是看中了官员掌握的权力资源,以后也可能滥用权力。
“天价培训”基本不需要官员掏腰包,自有人抢着买单。商人希望借助官员们的关系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和商业机会,官员则需要通过公共权力寻租来谋求私利。官员通过“天价培训”形成政商利益错综的利益集团和朋友圈,易于形成腐败集团
得不到真才实学、学费全线飘红的培训班,市场热度有增无减,其背后正是学院、大亨、官员各取所需而达成的三赢局面。学院获得巨额收益,富豪收获关系网,官员镀了金,然而真正使培训走出名利场,回归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本真,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社会对求真、务实、公平等价值的坚守。
一是培训班的正确引导。本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培训班,要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正确引导社会群体的求知欲望。
二是官员的廉洁自律。各级党政干部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身先示范,无论在公在私,访亲交友,都要恪守正道,严守纪律,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对官员的贪腐加大查处力度,同时面对天价培训班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盲区,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扫除死角,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构建严密监管防线。(梁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