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问题被发现。最近,网上曝光了湖南省仁安县投资2亿修建政府行政中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郴州市的“北大门”,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3272元,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安仁县于2013年开建新行政中心大楼。不过,安仁县就此相当低调,对外信息中难觅行政中心建设的只言片语;此外,政府大楼的工地却挂着“梓木山项目”(小区)的大牌坊,还对外声称“新行政中心没有开建”。但事实并非如此,2011年9月,经济日报(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社运营的“市县招商网”刊登了一篇《安仁行政广场和行政中心项目》。文章显示,安仁县至少在2011年就开始筹建新政府办公楼了。该项目显示,总投资约20500万元,其中:行政中心占地80亩,预计总投资12800万元,建设内容为五大家办公大楼、部分行政机关办公楼等;行政广场占地100亩,设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
“贫困县”,顾名思义,是这个县的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国家对贫困县都会给予一些帮助。而贫困帽子给贫困县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对产业项目和公益项目的专项资金扶持。俗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专项的资金就应该用在专项上,贫困县应该用这笔资金发展本地经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上。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据调查,当前一些贫困县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未直接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或基本公共服务,多用于提高GDP指标的经济产业项目。加之由于舍不得贫困帽子后面的利益,部分贫困县主动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无独有偶。近几年,有着贫困县的身份,却修建豪华政府工作中心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一些领导为了享受国家贫困补助,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致力于申请成为贫困县,而不是如何去谋求发展。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十一五”末,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95元,年均增速高达19.5%。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救助和政策倾斜,这个县级市的领导班子决定申请上报省定贫困县。据该报告数据显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近1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70%的农户靠抬贷、借款维持生产生活,扣除人员工资和上划,全市财政收入亏空高达3.5亿元。
与海伦市贫困帽子极不相称的,是今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政府办公大楼。这个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群,由一栋13层主楼和东西两栋5层楼组成,共有办公用房820间,仅会议室就有40多个。在阳光照射下,主楼墨蓝色玻璃幕墙光彩炫目,正中悬挂的巨大国徽和两尊威武的石狮,无声地昭示出政府机关的庄严。
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的抱怨,今年涝灾不小,收成减少三分之一还多,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根本不起作用,“有钱盖大楼,没钱修水利,农民不致富,县里咋脱贫呀?”甚至有些村民都不知道贫困县是什么,更别说贫困县与村民自身的关系了。
近年来,我国各地豪华办公楼竞相崛起,屡禁难止。这些面子做好了,可想过里子做好了没有?十八大报告中说: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贫困县,享受到国家补助,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去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尽快摆脱贫困。端正态度,明确重点,才能使贫困县早日脱贫。本身作为贫困县,却花大力气做面子工程,很容易招致老百姓的抱怨,引起老百姓的不满,这就与设立贫困县的初衷不相符了。
贫苦县不是光荣而称号,不是不劳而获的借口,更不是做面子工程的理由。只有利用好国家给与的帮助,从自身实际出发谋求发展,搞好“里子”,才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才能真正的发展,才能真正的服务于民。(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