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大量闲置的“僵尸车”既占用了公共资源,也影响了城市形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清理。然而,“僵尸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执法部门在清理之时,需要将工作做得仔细一些,避免各种矛盾的发生,真正做到让“僵尸车”无处藏身。
事实上,“僵尸车”的管理没有盲点,治理起来依据十分充分:长期停放的车辆肯定大都很破旧,城管部门可以以影响市容市貌去做一些工作;交警部门可以以其没有进行年检为依据,将其转移到特定的停车场;一些道路上经常会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部门可以以妨碍工程为依据对其进行处理。
具体而言,执法部门要在履行告知义务之后,再进行强制转移,就能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对于在小区停车场里的车子,管理处可以通过交警等部门找到车主,通过诉讼等方式让其支付停车费;对于在马路等公共区域里长期停放的车辆,在相关部门履行了通知义务之后,如果对方仍然不处理或者联系不到人的话,可以将这种车辆转移到一些特定的停车场。
相关管理部门无可奈何,“僵尸车”就在那儿放着,成了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市容,也给紧缺的社会公共资源造成了压力。其实“僵尸车”并非只能做“僵尸”,脱审车辆可补审后进入二手车市场,车况差的车辆可以申请报废。当然,想要“僵尸车”不在占据公共停车位,除了需要车主自律外,也需要社区、物业和车辆管理部门的努力。清理“僵尸车”让我们的城市更干净更美丽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