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解读之七
公 正
专稿 (李霞)在由24个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被作为基本构件提出来。它反映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
所谓“公正”,即公平正义。其中,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结果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自古以来,公正一直是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无不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共同富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状态,使得公正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以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制度要求和道德规范来指导和调节各个生活领域的关系,讲求公平,秉持公道,维护正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总体财富在增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在提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教育不公、分配不公、就业不公、社会保障不公、行政执法不公、司法不公等成为人们,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人们热议的词眼。而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对这些群体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便是我们为什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将“公正”作为共同价值取向的现实原因。
既然公正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那么具体到我们唐山市,在培育和践行公正价值观时,就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安全网。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以伸张,百姓才会气顺,社会才能和谐。为此,唐山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共同富裕;要围绕老百姓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司法腐败等问题,从政策制度上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积极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
二要规范政府行为。行政执法公正与否是判断政府行为的重要标准,行政不公必然败坏政府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要将公正价值观充分融入平时的政策法律制定与实施中,将公正作为是否以人为本、是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作为改进工作、提高公信力和实现善治的标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个方面的活力。
三要在全市范围内培养“公正”的道德品质。公平正义的倡行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政府的作为,更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使“公正”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以“公正”原则规范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特别是政治生活领域的行为。只有营造公道正派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之间的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使大家处于一种精神舒畅、振奋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大家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而奋发向上的创造力。
“公正”作为内在思想观念层面的价值尺度,只有通过外化于行才能体现出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公正,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唐山大地吧!
(作者系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