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执法和效能监督“成绩单”出炉
(记者 孙愫 通讯员 潘光俊、赵峰、韩强)今年以来,市纪委执法和效能监督工作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业、突出主责,强抓监督使眼睛更亮、强肃法纪使约束更实、强力办案使拳头更紧、强化素质使本领更硬,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更为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抓监督,促进中心工作“真落实”
纪检监察机关把事关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等切实利益的问题作为重中之中,集中精力抓好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治超治限等领域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重污染天气整治工作的监督。与市政府综合督导局、市环保局等20余家单位组成了5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对各地、各企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过程中,对不按市政府要求进行预警响应或不按标准进行停产、限产的16个单位和企业当场提出了责令整改,对情节严重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县(市)区进行通报。
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通过明确相关单位职责,使食品安全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联动机制,消除安全监管盲点,杜绝推诿扯皮现象;通过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群众对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举报。
加强对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监督。与交通、公安等部门实行联合办公,共同组成治超联合督查组,对治超工作进行督查。对治超工作不力、不履行职责的5名公安干警给予了党政纪处分。
加强对新工人医院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选派熟悉工程项目建设业务、又善于监督的人员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质量、施工安全、资金使用等方面工作进行驻地式监督,基本杜绝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严执纪,优化发展环境“出实招”
针对个别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风不实、纪律散漫、效能低下等问题,于今年3月和7月分两次,对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和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在岗履职、纪律作风等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发现问题139个,涉及99家单位234名工作人员,责成问题单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真正做到了“查前不通知、查中有记录、查后有通报”。
按照《唐山市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细化了行政服务窗口单位群众评议工作的目标要求、结果公示和运用等内容,健全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扎实开展“群众满意窗口”评议大会,随机从29家行政服务窗口选取了101名服务对象,对窗口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把结果作为考核被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绩效及评先评优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条件。
强问责,认真查办案件“有回音”
今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举报、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由过程推进变为倒查追责。同时,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违纪必究、究必从严原则,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认真调查处理群众投诉。对群众反映的运营车辆重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问题、路北区拨付补偿款效能低下问题、两家钢铁企业“拆小建大、未批先建”问题等9起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向省纪委和群众进行反馈,达到了上级认可、群众满意的效果。
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工作。今年以来,会同市安监局、省煤监局冀东分局、市公安局等市政府事故调查成员单位对遵化港陆公司、开滦(集团)公司范各庄矿、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7起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调查。目前3起事故已办结,对2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另4起事故正在调查当中。
提素质,全面锤炼干部“硬本领”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锤炼执法和效能监督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邀请省执法和效能监督室专家讲解查办案件技巧,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通过仔细讲解、以身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帮带新同志;推行“以案代训”,选派新进人员参加专项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提高实战能力;组建实时通讯用户群,推动全系统业务和经验交流。